經濟成長趨緩電動車普及化 日媒:中國原油需求提前觸頂

中國降低進口能源除了減碳政策的需要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避免非常時期被美國切斷能源供應鏈。圖爲30萬噸級油輪靠岸廣西碼頭。(圖/中新社)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原油需求將比業界預期的更早觸及天花板,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原油進口已出現連續下降現象。日媒分析稱,原油需求下滑是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轉型與去碳化政策,而降低對原油依賴的重要原因應該是爲避免在「非常時期」被美國切斷供應鏈的風險。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中國大陸原油需求提前見頂的說法來自於中國海關每月公佈的原油進口量。截至10月,原油進口已連續6個月同比下降,1~11月累計也同比下降2%,2024年全年同比下降的可能性也在提高。由於中國需求疲軟,WTI(西德州中質原油)原油期貨價格爲每桶70美元左右,接近年初以來的低點。

報導說,在乘用車領域,大陸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按月計算首次超過燃油車,政府主導的經濟結構轉型正在推進,表面上的理由是減碳政策,但其他目的也若隱若現。

一些專家認爲,原油需求短期來看取決於經濟週期,但經濟停滯不足以解釋當前的需求疲軟,中長期來看取決於節能的進展等經濟結構的變化。英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湯普金斯(Kieran Tompkins)認爲,「中國需求正進入結構性疲軟的時代」。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的高級主任研究員李雪蓮也表示,「有已經到頂峰的可能性」。

國際能源署(IEA)公佈的預測顯示,中國的原油需求在2030年前後觸及天花板。如果原油需求在2023~2024年觸及天花板,那麼中國經濟將以比IEA預測更快的速度擺脫對原油的依賴。

而實際上,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在2020年以後出現接近飽和的跡象,比IEA的預測更早也非不可能,有些動向似乎可以證明。例如,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迅速普及。從中國國內的石油產品需求來看,汽油和柴油等汽車用燃料佔整體的近一半,純電動汽車的普及對原油需求產生的影響很大。

報導表示,中國爲何急於擺脫對原油的依賴?表面上的理由是正在力爭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另一方面,排放量較大的煤炭的消費和進口正在增加,不協調感不可否認。

日本能源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的調查部長竹原美佳表示,「爲應對美國等對外關係的威脅,作爲能源安全保障戰略,旨在加強可再生能源等的國內產能」。中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達到70%,遠高於天然氣(40%)和煤炭(7%),這種現象存在非常時期被美國切斷供應鏈的風險。在標榜減碳的同時,提高能源自給率纔是真正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