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省2025年劃重點:“首要任務”擴內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廣州報道

剛邁進2025年,廣東、江蘇、山東等“GDP十強省”均已召開經濟工作會議並公佈2025年重點任務。面向“十四五”收官之年,各經濟大省勇挑大樑,勁頭十足,傳遞出濃濃的“時不我待”緊迫感。

整體來看,各經濟大省2025年重點工作安排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佈的九項任務基本保持一致,基本都將擴大內需列爲“頭號任務”,明確要加大力度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同時,在產業佈局上,各省份均強調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廣東、江蘇、山東、河南、四川、湖北6省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寫入2025年任務清單。

具體到各項工作任務的執行路徑,各地則各有探索。其中,在促消費上,廣東、山東、浙江等省份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進“兩新”工作、創新消費場景,江蘇、四川等省份則強調要通過充分就業、促進居民增收釋放消費潛力。在擴投資上,廣東、浙江等省份強調發揮重大項目牽引作用,江蘇、湖北等省份則突出以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提振民營企業投資意願。

受訪專家分析表示,2025年國內經濟政策轉向更加積極的方向,帶動社會投資明顯回暖,股權投資市場也受此提振。未來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支持新興產業發展,還需要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比如通過專項債等方式支持社會投資,以及鼓勵政府引導基金優化容錯機制等,同時進一步健全科技金融體制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以更好地激發創新活力。

擴內需成“頭號任務”

整體來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置於2025年重點任務首位的基礎上,各經濟大省2025年重點工作安排也基本都將擴大內需列爲首要任務,明確要加大力度提振消費,同時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目標雖一致,但各省份政策方向有所差異。在促消費方面,廣東、山東、浙江、河南、福建等省份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進“兩新”工作、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多渠道激發消費潛力,江蘇、四川等省份則提出通過高質量充分就業,以及做好教育、醫療、生育、養老和困難羣體保障等措施促進居民增收,在改善民生中釋放消費潛力。

面向首要任務,從國家到地方,各項促消費政策力度已明顯加大。

2025年1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宣佈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1月1日起,全國多省份新一輪“兩新”政策也陸續啓動。其中,山東啓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十大專項行動,四川推出百萬家電專項補貼活動,江蘇也推出手機等數碼產品專項補貼活動,補貼標準爲產品成交價格的15%。

談及消費政策趨勢,華金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首席金融地產分析師秦泰發文表示,2025年外部風險提升、地產築底、基建趨平共振,政策主要發力點指向財政擴張提振消費。

消費政策的加碼也有望爲投資市場帶來信心。談及影響社會投資的主要因素時,相融資本創始合夥人曾宇就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一是證券市場港股A股的穩定,穩定的證券市場可以有效提振資本市場整體信心。二是政策的進一步加碼,特別是對需求端的刺激措施,比如近期宣佈的國補擴大範圍覆蓋更多消費品類。”

提高投資效益是擴內需的另一個關鍵渠道。面對這一重點任務,廣東、浙江等省份強調發揮重大項目牽引作用,深入謀劃一批事關當前和長遠、事關全局和根本、事關跨區域跨流域跨週期的重大項目,江蘇、湖北等省份則突出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以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提振民營企業投資意願。

從各省份當前重大項目開工情況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地區新開工項目中的社會投資類項目佔比有所增加。其中,深圳首批新開工項目中的社會投資類項目年度投資佔比超過七成,陝西省2025年省級重點項目中也有432個爲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年度投資額達4079億元,佔總盤子比重爲83%,社會投資釋放積極信號。

“2025年的國內經濟政策轉向更加積極的方向,提供了一個相對寬鬆的投資環境,投資市場的參與主體其實已經摩拳擦掌,充滿期待,現在看來多地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且相對集中在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質生產力產業,加上近期上市公司在醫藥、半導體等領域有多起併購事件,社會投資明顯回暖,股權投資市場也受此提振,預計2025年投資市場有望實現投資金額與投資數量的‘雙增長’。”曾宇表示。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除擴內需外,面向產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成爲“GDP十強省”2025年的共同任務。在產業佈局上,浙江提出打造“415X”先進製造業集羣,福建謀劃推進新一輪“電動福建”建設,廣東、江蘇、山東、河南、四川、湖北6省則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寫入2025年任務清單。

更具體來看,廣東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列入2025年經濟工作,明確提出要堅持實體經濟爲本、製造業當家,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浙江則用更大篇幅強調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包括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雙一流196”工程和高校基礎設施提質工程,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實現人才、資源、成果互相打通。在此基礎上,浙江提出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415X”先進製造業集羣,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廣東省“十五五”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振剛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不同區域區位優勢、產業基礎以及資源稟賦有所差異,決定了各地區科技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有所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比如,長三角充分發揮聚集了國內衆多高水平大學的優勢,側重於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主要以政府引導、各區域協同創新推動科技產業融合發展。同時,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也推動了區域內城市間的協同創新,將長三角各地優勢轉化爲多個城市的共享優勢,共享科研成果,共同打造產業集羣,實現資源共享和技術互補。”張振剛表示。

“而珠三角則着力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側重企業引領、產業需求驅動,國際化市場化發展,形成多元競爭與開放式創新生態。目前,珠三角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製造等重點領域已形成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依託產業基礎推動應用導向式創新,並憑藉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張振剛表示。

進入2025年,面對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地方財政壓力較大等共性問題,各地如何激發創新活力?

張振剛建議,要健全科技金融體制機制,通過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創新信貸模式、豐富金融產品供給,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高水平融合發展。

曾宇透露,2025年相融資本重點關注的賽道依然是新質生產力領域,包括半導體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科技屬性強,市場空間大的賽道。“在新產業投資方面,我們與諸多優秀投資機構在投資策略上都有共識,那就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曾宇建議,爲進一步提振社會投資信心,各地政府可考慮通過專項債等方式支持社會投資,並積極推動“股債結合”及融資租賃等多樣化金融產品支持實體經濟。同時,進一步鼓勵政府引導基金優化容錯機制,積極投向新產業新業態,鼓勵引導基金參與上市公司破產重整,積極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或天使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