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貿再掀烽火 臺灣當自強
美中科技戰。 (路透)
美國國際貿易代表署最近宣佈對中國大陸航運、物流,以及造船產業,展開310條款調查,美國共列出12項不公平貿易措施,認爲損害美國利益;中國大陸也立即還擊,聲稱必然會採取反制行動。雙方領導人才在4月初舉行視訊會議,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剛結束大陸訪問;雙方雖然並未化解歧見,但至少預期經貿衝突不會立即擴大。此次美方啓動301調查行動多少出乎意料,但也顯示美、中之間存在重大矛盾,對抗持續升溫。
2017年川普總統對中國大陸啓動301條款調查,並在2018年開始對中國大陸課徵懲罰性關稅,中國大陸毫不示弱,也以報復性關稅還擊,展開一系列經貿對抗。美國雖是制裁中國大陸不公平貿易措施,但主要目的還是抑制大陸技術擴張,以確保美國領先優勢,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爲主的先進及新興領域。
川普總統任內對中國大陸展開經貿制裁,拜登上任後繼續加碼。例如迄今拜登政府將大陸企業及相關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的數目,已經超過川普時期。另外拜登政府在高端技術對中國的管制程度不但加深,還要求盟邦跟進,他國企業附和,較川普時期更是密不透風。
除了強化在先進產業對中國大陸圍堵外,拜登政府最近也將範圍擴及其他領域,例如最近美國指控中國大陸不當補貼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與太陽能電池,即所謂「新三樣」綠能產品,低價傾銷到國際市場,形成不公平競爭,準備啓動貿易反制手段。而此次301調查也將箭頭指向服務業,顯示美國對中國大陸制裁,除了不斷深化之外,範圍也開始擴大。
美國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目前選情膠着,而國內經濟將是影響選戰的重要因素。川普多次批評拜登對中國大陸制裁力道不足,影響到美國利益。川普主張以關稅爲主要工具,提出中國大陸所有進口產品提高懲罰性關稅,甚至爲了抑制大陸電動車進口,主張對中國企業在墨西哥生產的電動車,加徵百分之一百關稅。惟有如此,才能確保美國的就業不流失,經濟穩定成長。
除了對中國加徵關稅外,川普也曾提及要對臺灣半導體課稅,更要對美國所有進口品加徵關稅,此可能會引發各國的報復,因而形成全球貿易戰。但是川普美國至上的觀點,並將對中國大陸制裁與提振美國國內經濟連結,獲得不少支持,迫使拜登必須再增加對大陸制裁強度。
拜登過去在關稅政策上較溫和,但爲了選舉也開始主張直接提高關稅;例如最近在對國內工會的演講中,即表示要將由大陸進口鋼鐵製品的關稅提高二倍。
美國新一波準備對中國大陸制裁的產業,並非臺灣主力產業,和臺灣的關連性並不高。不過在選戰因素催化下,兩位總統候選人無視國際經貿規範,對大陸立場強硬,不斷劍走偏鋒下,擴大貿易保護措施已經成爲主要政見。而在各國羣起效尤下,助長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全球經貿秩序也有可能無法控制。目前已有多家經貿機構,將美國總統大選視爲今年全球最大風險。
在另一方面,美國雖不斷指責中國大陸不當補貼產業,但美國對國內產業的補貼也未停止,時常被他國認定爲不公平貿易措施,經貿紛爭履有所聞。
臺灣在新政府上任後,面對美中經貿對抗升高,甚至可能脫序,全球貿易趨向保護,出口環境更爲嚴峻,這對於希望可以脫離去年出口衰退的臺灣不利,如何完善出口拓銷政策,至爲重要。另外臺灣並沒有捲入全球補貼競賽,以及全球貿易戰的本錢,但應完善國內進口防衛制度,有效遏止外國不公平貿易行爲,以確保臺灣產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