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177億,但快手慢下來了

(文/劉媛媛 編輯/周遠方)

3月25日,快手公佈2024年業績,全年總營收同比增長11.8%至1268.9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72.5%至177.16億元。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創歷史新高,達7.1億,平均日活躍用戶數達3.99億,同比增長5.13%。

然而,觀察者網對比發現,去年,快手不僅多類目表現增速大不如前,作爲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的直播業務收入還同比減少了5.1%至371億元。

並且,其重點佈局的短劇及海外市場亦面臨挑戰。短劇被“抖音系”紅果短劇等猛烈追擊,海外則持續虧損,2024年錄得9.34億元的經營虧損。

多項業務增速“踩剎車”

2024年,快手直播業務收入的下滑並不讓人意外。因爲近年來,直播行業監管趨嚴,對低俗、獵奇、擦邊等不符合規範的內容進行了嚴格治理。快手作爲頭部平臺,受到的監管壓力自然不小。在這種情況下,平臺上部分違規內容被清理,難免會影響到直播業務。

爲了建立一個健康及可持續的直播生態系統,快手也在主動調整內容生態,減少對低質量直播內容的依賴,強化內容治理,推動直播內容向垂直領域和多元化方向發展,如遊戲直播、短劇聯動直播等,轉型在短期內對收入產生了衝擊。

此外,這背後還有當前用戶對直播打賞的新鮮感逐漸降低,打賞意願有所下降,以及行業競爭日益加劇,抖音、視頻號等不斷搶佔快手市場份額等因素。

只是,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降低了打賞直播的收入權重,將更多流量分配給其他業務的快手,2024年在廣告業務收入和電商業務收入方面的增速,竟也出現了下滑。

首先是線上營銷服務(廣告業務),去年,快手該部分收入同比增長了20.1%至724億元,看上去成績喜人,但2023年全年,其增速是23%,對比可以發現2024年增速有所放緩。

其次是其他服務,去年該部分收入爲174億元,同比增長了23.4%,主要得益於電商業務的增長,表現爲電商GMV的增加。可再看2023年,公司其他服務收入較2022年增加了44.7%,相當於去年的增速已經有了“腰斬”的趨勢。

不僅如此,表面上看,快手的2024年度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創歷史新高,達到7.1億,同比2023年增長了4.64%,但該增速已經“踩了剎車”。要知道此前一年,其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增速還是兩位數。

QuestMobile數據亦顯示,截止2024年12月,抖音與抖音極速版APP去重活躍用戶規模達9.78億,而快手與快手極速版APP去重活躍用戶規模爲5.87億,兩者之間存有一定差距。

可以看出,雖然2024年快手交出了一份增收又增利的“成績單”,不過在用戶審美疲勞、年輕用戶圈層分化,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其已經有了爬升乏力的態勢。

短劇、AI挑戰重重

在幾大主要業務收入與用戶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快手也在積極探索新的增長點,短劇和出海成爲其重點佈局的兩個方向。

短劇方面,快手這幾年一直在發力。2019年推出“快手小劇場”“光合計劃”;2020年推出針對行業創作者的分賬政策“快手星芒計劃”;2021年又升級爲廠牌“快手星芒短劇”,不斷加強對短劇創作者和內容的扶持,豐富短劇題材和品類。

在此期間,出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爆款短劇,比如愛情題材的短劇《如花如荼》、喜劇題材的《這個男主有點冷》、古裝穿越題材的《重生之嫡女禍妃》等。這些短劇在題材、劇情、製作質量、用戶互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同時帶動了商業變現。

按照快手最新財報,2024年第四季度,包括短劇在內的內容消費行業取得了很快的增長,其中,商業化短劇的營銷消耗同比增長超300.0%。

不過,該業務的增長背後暗藏危機,最受矚目的就是版權問題凸顯。今年3月,映宇宙旗下短劇公司快創就向快手旗下短劇APP喜番發出警告函,稱喜番未經授權擅自上架並傳播多部版權作品,嚴重違背了雙方的合作約定,也侵犯了快創的知識產權。

這折射出快手短劇在內容獲取上可能存在的不規範行爲,或會損害平臺品牌形象與創作者對其的信任。當前短劇競爭愈發激烈,愛奇藝、騰訊、百度、拼多多、小紅書等都在跑步入場,快手短劇如何持續吸引用戶、提升用戶付費意願是一個問題。

海外方面,快手也充滿挑戰。儘管官方稱,公司海外整體收入保持高速增長,海外業務的成本費用也得到有效控制,經營虧損同比收窄,但2024年還是錄得了9.34億元的經營虧損

相比起競爭對手TikTok,快手在海外市場的品牌認知度較低,這或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來進行市場教育和品牌建設。

眼下,AI成爲快手探索的重要方向。快手通過將AI技術融入平臺的多個方面,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還爲內容創作、商業變現和全球化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只是,同樣的問題,衆多競爭對手都在投入大量資源用於AI技術的研發,快手要脫穎而出,仍需要不斷創新和尋找獨特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