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時燕軍最猛的對手,後被朱棣所重用,最後竟嚇得自殺而死

受《明朝那些事兒》以及一些科普書籍和文章的影響,網絡上不少網友認爲朱棣當年能夠打贏靖難之役,主要是因爲運氣好和對手菜,認爲對方但凡有一兩個能打的將軍在,朱棣就徹底歇菜了。還認爲朱元璋當年搞大清洗,把所有能打的將領都幫朱棣除掉了。

可事實上,朱棣在靖難之役面臨的對手們水平並不差,有的還是把周邊勢力打得哭爹喊孃的名將。其中就有一位猛人,對周邊各族是戰功赫赫,唯獨是在靖難之役中被燕軍擊敗過一次而已,後來還受到朱棣的信任和重用,繼續爲明朝邊防效力,只可惜最後被一件旁人看人不是很嚴重的事情嚇得自殺而死了。這是怎樣的神奇經歷呢?

上圖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朱棣起兵時,他剛剛在邊疆大捷

何福的生年不詳,但是很早就在明軍當中效力了。洪武初年,他就參與了明軍征討周邊勢力的戰爭,因功被封爲金吾後衛指揮同知(從三品)。1381年,傅友德南征雲南,何福也隨軍並立下戰功,被提拔爲擢都督僉事。在著名的捕魚兒海戰役中,他跟隨藍玉對北元來了一場犁庭掃穴。

同年,江陰侯吳高率領投降的蒙古部衆南征,途中這些蒙古人突然譁變,準備逃回北方沙漠和草原。1389年初,何福與都督聶緯受命平叛成功,隨後馬不停蹄趕赴邊境幹翻都勻蠻,俘虜斬殺萬人。1391年,何福又被任命爲平羌將軍,討平越州和五開等地的叛亂蠻人。1397年,何福又和顧成搞定了水西蠻,可謂是平叛救火隊長了。

當年冬天,何福作爲徵虜左將軍和副將跟從世守雲南的西平侯沐春討伐麓川首領刀幹孟。他都督瞿能翻過險要的高良公山,直接拿下酋長刀名孟。之後沐春率軍前來一起進攻敵軍老營,刀幹孟非常害怕,請求投降。明軍這次只是懲戒作戰,並沒有想滅了麓川,於是接受了他的投降。

上圖_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即建文帝

由此可見,洪武朝時期的何福都是作爲部將和副將東征西討,既有北征蒙古,又有南伐少數民族,在各個地方都有戰功,已經成長爲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將了。而在朱允炆即位後,採取激進的削藩措施逼反了燕王朱棣,朱棣於1399年舉起了“奉天靖難”的大旗,決定和朱允炆的朝廷殊死一搏了。

朱允炆爲了鎮壓燕王叛亂,從全國範圍內抽調精兵強將來到北平一線。而這時候的何福在幹什麼呢?正在二打刀幹孟。原來刀幹孟趁着朱棣造反,明朝內戰之機再度叛亂,朱允炆封何福爲徵虜將軍,第一次獨當一面作戰。他展現了高超的軍事素養,一仗就把剛剛崛起的麓川首領刀幹孟幹挺了,招降其部衆七萬餘人。朝廷的軍隊在燕軍面前屢屢敗績,但是打西南的叛亂勢力還真是手拿把撰的。

上圖_ 明太祖 朱元璋

計劃很好,可惜第一步就失敗了

雖然被朱元璋清洗了一波,但是建文朝的能打的將領並非像很多人認爲的那樣寥寥無幾。相反,和他作戰的郭英、耿炳文、楊文、瞿能等將領在當時都是能征慣戰的名將,甚至李景隆本人也是有多年軍事作戰經驗的,其在白溝河戰役等指揮上也並沒有犯大的錯誤。只是燕王朱棣的軍事才能太過突出,燕軍又戰鬥力極強,才能屢次以少勝多。

何福應平定刀幹孟的功勞,被封爲都督同知。隨後他被朱允炆派到山東德州練兵以對付朱棣。朱棣此時已經轉戰北方三年,擊敗過的中央軍部隊差不多已經超過百萬。1402年,朱棣率領燕軍大舉南下,繞過濟南、德州、徐州等堅城,來到小河(睢水)搭建浮橋。盛庸和平安迎戰燕軍,何福亦率領一支軍隊援助。雙方隔河僵持數日後,中央軍糧草耗盡,朱棣在半夜渡河發動繞後偷襲,結果剛好撞見徐輝祖的援軍,何福和平安夜率軍前來,將燕軍擊退。

上圖_ 靖難之役

正當燕軍士氣受挫之時,朱棣站出來鼓舞士氣並堅持進軍。而中央軍雖勝一場,但糧道被燕軍截斷,不能堅持繼續在此防守。於是何福和平安轉移到靈璧一帶,準備深溝高壘防守燕軍。既然我野戰難以大勝,那我就在這防守你能過河嗎?平安率領六萬軍隊押送糧草,遭遇朱棣親軍進攻。何福率軍支援平安,結果被朱高煦伏兵打援,倉皇敗走。平安抵擋不住,只能放棄糧草撤回靈璧。

再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何福和平安決定突圍而出,在淮河獲得糧草補給,事先規定出城號令爲三聲炮響。結果出現了烏龍,燕軍的進攻信號也是三聲炮響,剛好燕軍在中央軍出城前就打響了進攻的號炮。中央軍將士都以爲是主將發令,紛紛突圍而走,結果剛好被燕軍截擊,被打得大敗虧輸。平安等三十七員將軍和一百五十個大臣都被燕軍俘獲,只有何福單騎逃走。

經過此戰,中央軍再也沒能在正面戰場給朱棣帶來大的阻礙,也並未有記載何福在之後還有和朱棣作戰的經歷。

上圖_ 永樂帝(朱棣)使用的寶劍

人才難得,可惜虎頭蛇尾

朱棣登基後,認爲何福是沙場老將,值得再繼續重用,於是授予何福徵虜將軍印,擔任寧夏總兵,侄女徐氏也當了趙王朱高燧的妃子。何福到任之後,將寧夏的軍政治理得很好,賞罰分明,屯田屯糧井然有序,招降了很多長城外的部落,並上書請求設立驛館,恢復之前放棄的河套東勝衛設置。有官員不滿他治軍嚴格,上奏說他的壞話。但是朱棣不聽,知道何福工作做得好,下詔撫慰他。

其後,何福改任甘肅左都督,輔佐甘肅總兵宋晟。當時朱棣冊封的忠順王脫脫鎮守哈密,請求朝廷派軍隊來維穩以防止哈密頭目發生叛亂。於是朱棣給哈密派了駐軍,並下詔給何福:“從此之後,忠順王脫脫派人送你禮物,你都應該收下。主要是因爲他爲人樸實,沒有花花腸子,又看到你駐軍在邊境,可以讓他害怕。如果你拒絕他的禮物,會讓他產生猜疑之心,不如開心地收下以安其心。”何福聽命,使得哈密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上圖_ 明時期騎戰馬射箭的武人

1407年,宋晟病逝,何福接任甘肅總兵。他在任時十分重視戰馬的培育,上書請求在河套草原派人繁衍馬匹,得到批准。爲了獲得充足的馬匹供給,他上書請求用絲布換好馬,並選擇其中的良種馬進行專門繁育,設置專門的官員進行管理。何福的做法開了官辦苑牧的先河,爲朝廷積累戰馬做出了較大貢獻。

爲了邊疆安定,何福請求派明軍中的少數民族將領到北方邊境招降他們民族的部衆。朱棣回覆說:“你長期率領漢人和蕃人士兵,可能會招致很多人的讒言。你是老將,我非常倚重,所以你不需要顧慮什麼,放心去幹吧。”對於多次平定蠻人叛亂並招撫蠻人的將領,何福幹這份工作實在是專業對口。

當時韃靼君主本雅失裡和太師阿魯臺被瓦剌人擊敗,韃靼脫脫不花王、把禿王、都督伯克帖木兒跑到明朝邊境想要搶掠一把,結果發現亦集乃城防守力量強大,於是請求歸降明朝。何福協助朱棣派來的楊榮等人招撫這些蒙古人。脫脫不花等人因楊榮的處置失當又返回草原,而脫脫不花王子的王子在何福的招攬下還是留在了明朝。

因此功勞,朱棣直接封何福爲寧遠侯,給予千旦俸祿,還給他軍中先行後奏的權力。作爲曾在靖難之役中打過自己的將領,朱棣對他真的算是夠意思了。

上圖_ 明時期 韃靼 瓦剌 地圖

然而好景不長。1409年,淇國公邱福在北征韃靼時戰死,作戰失敗。朱棣遂於第二年率領大軍親自討伐韃靼,讓何福隨軍左右。可是這時候的何福有點飄了,仗着朱棣重視自己,在軍中多次違背規矩節度。大臣數落他的罪行,他反而大發怨言。結果回到朝中時,他被左都御史陳瑛彈劾,而朱棣這時候對他也不滿了。聯想到前一年被逼自殺的昔日戰友平安,何福覺得自己曾經是和朱棣作對的建文朝將領,這下也自身難保了,越想越怕,爲保全家人也選擇了自殺。

其實朱棣對何福和對平安的態度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平安在靖難之役中給燕軍造成了較大損失,多位燕軍將領死於他手。而何福只會合其他人打敗過燕軍一次和被燕軍打敗一次,其他時候都沒有同燕軍作戰,因此朱棣對平安的私人仇怨明顯比對何福要大的。

朱棣總體上還是把何福當成可以重用的老將看待,如果何福自己一直老老實實的,是不會惹禍上身的。可惜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鐵騎如風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晁中辰 《明成祖傳》 人民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