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精神疾病治療的8大誤區,患者和家屬一定要知道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你中了幾條?
撰文: 張偉
很多患者及家屬對精神疾病存在誤區,這些誤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患者的治療,也延誤了患者康復的時機。
那麼,常見的誤區有哪些呢?你又中了幾條呢?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誤區一:認爲精神病患者是“鬼上身”
由於大腦神經元功能的紊亂,導致患者情感、言語、行爲出現了異常,在發作期經常會出現對空亂語、行爲紊亂,標榜自己是其他人物或以去世親人的口氣講話,表現出雙重或多重人格。
家屬認爲患者出現了“鬼上身”,燒紙拜佛,請人回來作法,甚至讓患者喝下帶符咒灰的水。導致患者不能及時接受正規科學的治療,延誤了患者病情,甚至因爲這些荒謬的民間措施危及了患者的生命。所以出現了問題要及時去精神專科醫院正規治療,而不是“跳大神”就可以治療的。
誤區二 :只要患者看到了不存在的、出現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是得了精神分裂症
醫學上有很多疾病都會導致大腦神經元工作異常,尤其是涉及到腦部的器質性疾病都可以伴隨各類妄想、幻覺、行爲紊亂,如腦外傷、癲癇、帕金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等,甚至因爲一些藥物的濫用、情感障礙也會出現上述類似症狀。
所以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要到專科醫院接受正規科學治療後再下結論。
誤區三:認爲精神病患者腦子都存在意識障礙
精神疾病患者大部分神志是清醒的,可以有效分辨時間、地點、人物,甚至在恢復期還可以正常工作,條理性不比正常人差。只有器質性疾病繼發精神症狀的患者在急性發作期會出現不認識家裡人,定向力和計算力異常。
所以認爲精神病患者腦袋都是不清醒的這個是錯誤的。
誤區四:患者發病都有癥結,解決好癥結,疾病不期而愈
大多數家屬都會說我們家沒有病,只是一時想不開或者是受了一些刺激,過段時間就好了,不需要看醫生和吃藥。也有部分家屬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爲腦子不好的才需要去精神病院看病,堅決不承認自己的親屬是精神病。這些想法和行爲都給患者的預後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其實精神疾病類似於其他慢性疾病,都會有生物學的改變,單純引導,聊天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會延誤治療。
誤區五:認爲患者發病是缺少睡眠引起的
大多數精神疾病患者發病早期會有夜裡睡不着的症狀,服用大量鎮靜催眠藥物後能夠緩解一段時間,但治標不治本,過段時間失眠症狀又捲土重來。
其實精神病患者出現失眠的根本原因在於大腦神經功能的異常,調節出現了紊亂,只有改善神經功能,控制精神症狀失眠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誤區六:本來沒病,藥吃多了變傻了,病更多了
在有些患者家屬的認知裡,藥越吃越傻,不能吃多。精神病患者藥物治療是嚴格針對患者個體情況而制定的。有些患者出現呆傻的根本原因事實上並非藥物所致,而是由於患者疾病本身再加上未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中斷所致。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做好後期康復訓練,纔能有效防治“呆傻”。
當然,是藥三分毒,由於個體的差異,藥物的副反應也不一樣,有些患者會出現動作遲鈍,表情呆滯,兩眼發直等錐體外系表現。這些表現通過合用抗膽鹼能藥物、停藥或者減藥都可以消失,是可逆的。
誤區七: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成癮
目前治療精神疾病的首選仍是藥物治療。許多患者及家屬認爲精神病藥物類似毒品具有成癮性,內心拒絕服藥,主動就醫服藥的觀念淡薄。
眼睜睜看着患者行爲紊亂日益加重,疾病持續得不到改善。其實患者停藥後的一些反應並非是藥物依賴或者成癮所致,而是治療不徹底,疾病尚未恢復引起的。
誤區八:只要患者不發病,藥就可以隨時停服
精神疾病其實跟其他慢性疾病一樣,並不可怕,但需要患者有持之以恆的耐心堅持服藥,正規治療。
許多患者在服用一段時間藥物後,精神症狀得到很大的改善,能夠生活自理,甚至表面看上去跟正常人無異。患者或家屬就會自行增減藥物甚至停藥。但其實精神疾病的治療包括急性期、鞏固期和維持期,自行減停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會加重患者病情,導致精神疾病的復燃與復發。因此,精神病患者一定要堅持服藥,定期複查。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識?
無需下載即可在線查看~
本文來源:好心情互聯網醫院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