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這版《白蛇傳》更具人性美

◎張昆昆

多少年來,白素貞與許仙的人蛇之戀家喻戶曉,更是戲曲舞臺上久演的傳奇。從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到清傳奇《雷峰塔》,再到四大名旦、四小名旦的演繹,白娘子的形象在不斷遞嬗中逐漸褪去妖性,向人性之美過渡。

迨至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戲曲學院首任校長田漢改編此劇,定名爲《白蛇傳》。該劇用時代觀念重新詮釋白素貞的藝術形象,用戲曲獨有的程式手段呈現當代人性觀念,尤其是賦予了白素貞更爲豐富的人性情感與抗爭精神。“戲保人”的藝術經典成就了幾代演員,涵養了無數觀衆。由國家大劇院出品、與中國戲曲學院聯合排演的京劇《白蛇傳》近日上演,該劇在劇本改編、舞臺表演、視聽呈現等方面均呈現出新的藝術追求。

人性美

刪撥大要,凝想形物

1952年,田漢本《白蛇傳》由中國戲曲學院前身——戲曲實驗學校首屆學生劉秀榮首演,其唱唸並重、文武相濟的藝術風貌,鍛造了該劇的經典品格。70餘年來,該劇被京劇各大流派奉爲經典劇目,更成爲檢驗演員實力的試金石。杜近芳、趙燕俠、李炳淑、張火丁等創排的《白蛇傳》均以田漢本爲底本,在此基礎上張揚各具風采的藝術魅力,久演不衰。不僅如此,地方劇種也屢屢搬演田漢本,以多彩聲腔演繹這一經典傳說。

此次,國家大劇院製作的京劇《白蛇傳》同樣依託田漢本,並進行重新解構編排。一方面刪撥大要,極大保持並拓展了白素貞和許仙的愛情主線;另一方面又凝想形物,張揚並深化了劇中人物的人性美。劇本以春(“遊湖”“結親”)、夏(“說許”“酒變”“盜草”)、秋(“上山”“索夫”“水斗”)、冬(“斷橋”)結構,以四季輪迴承載白素貞與許仙始於西湖泛舟、終於斷橋和好的愛情故事。全劇刪去“合鉢”“倒塔”等內容,收尾於“斷橋”,更加貼閤中國觀衆喜好的大團圓結局。

此外,劇作將原本中許仙勸白素貞飲雄黃酒的關目,改爲衆鄉鄰爲謝白素貞救死扶傷之恩勸酒。許仙心疼娘子身懷有孕攔杯替飲,這種置換更加凸顯二人伉儷情深,許仙的人物形象也更加完善。同時,劇作合理微調了法海的人物性格。在此前版本中,法海蓄意阻撓白、許相愛,似無依據,頗受詬病。如今,在“水斗”後,法海言道:“白蛇情深,孺子無辜!我佛門以慈悲爲懷,普度一切生靈!縱然人、妖有界,怎能連累她腹中嬰孩。”法海的悲憫之心弱化了不合理的衝突,所呈現出來的人性之美,更貼合這部經典作品的文化意蘊與生命訴求。

表演美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道:“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舞臺表演亦然。在“遊湖”一場,飾演白素貞的京劇名家李勝素,一句幕內的“離卻了峨眉到江南”,將白素貞初至凡塵、與許仙同船共渡的動人之情盡顯。至“莫叫我望穿秋水想斷柔腸”,她又對許郎目含秋水、芳心暗贈。“斷橋”中白素貞再次來到二人初次相遇的斷橋,“殺出了金山寺恨如烈火,啊,狠心的官人啊”,只見白素貞從緊張的水斗中恨氣難消,霎時又峰迴路轉,追憶舊情。白素貞將怨夫、愛夫的複雜情愫娓娓訴來,層層鋪開款款心曲,直到“猛回頭避雨處風景依然”,方重歸於好。李勝素是劉秀榮的開山大弟子,得其親傳,加之長期的舞臺實踐,使她對《白蛇傳》熟稔於心,揮灑自如。“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表演,訴出白素貞的幽微之情。

《消寒新詠》載:“戲無真,情難假,使無真情,演假戲難;即有真情,幻作假情又難。”這就需要演員把握好“真”與“假”的關係。此次演出,扮演白素貞的另一位演員褚灃怡,在“結親”中對許仙脈脈真情,處處流露出新婚的幸福;“酒變”中她拼將一死往仙山盜草,對青妹“含悲忍淚託故交”,諄囑切切、掛肚牽腸;“盜草”融唱唸打舞於一身,與鶴童、鹿童的對劍精彩有致;“索夫”中白素貞強壓怒火,一邊苦苦哀求法海,一邊攔着按捺不住憤怒的青妹。

“水斗”中,白素貞在氣韻生動的水旗舞后,又吸納南派的綢子舞,與大屏幕展示的浪花、音效相結合,呈現出在漫天大水中搏鬥的激烈場面;與神將對打中的“小快槍”“大檔子”等程式表演,演繹出白蛇爲索夫勢撼山嶽的氣勢。

視聽美

情在景中,景在情中

中國古典美學向來推崇“情”與“景”的融合,所謂“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處理好戲曲酣暢的詠歎與寫意的舞美之關係,至關重要。國家大劇院版《白蛇傳》一改使用吊杆切換背景的傳統方法,以旋轉舞臺與動態屏幕搭配:天幕用一塊大屏營造整體氛圍,舞臺上用轉檯承載一大一小兩塊屏幕,根據劇情需要或交疊或分離,呈現出靈動寫意的舞臺畫面;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劇情書寫,再現白素貞騰雲駕霧的仙術,增強視覺效果。同時,屏幕轉動形成多重空間,使演員由側幕下場改爲向舞臺縱深處下場,並且結合燈光變幻延展舞臺空間,勾勒出“不以虛爲虛,而以實爲虛,化景物爲情思,從首至尾,自然如行雲流水”的視覺美。

在音樂編制上,傳統戲曲伴奏與數字樂隊相結合的模式,在保留京劇韻味的基礎上烘托出婉約柔美的音樂氛圍。新編創的戲歌、幕間曲等音樂,在植根傳統音樂的基礎上豐富人物的情感表達,加持京劇音樂的藝術張力。煥然一新的視聽效果營造出“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的舞臺意境。

當然,該劇仍有繼續打磨和提升空間,如讓新創音樂與傳統京劇伴奏更好地融合;法海的人物形象與性格還有待完善,讓他的轉變更加合理流暢。

戲曲經典需要不斷接力傳承,《白蛇傳》之於中國戲曲學院是一出經典校戲,之於中國戲曲更是一出藝術價值與傳承價值極高的傳世經典。中國戲曲學院優秀師生同臺出演,特別是在校學生洋溢的青春氣息讓傳統經典更見活力,彰顯學院的藝術風貌。而國家大劇院的重新制作則爲該劇注入時尚元素,用新技術詮釋戲曲經典的藝術底蘊,彰顯《白蛇傳》中人的價值與美好。

攝影/王小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