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磨兩年 石埭會館重張
打卡首都文化金名片
昨日,擁有400年曆史的安徽池州石埭會館經過修繕後重張,未來將打造“文化+數字”“文化+商業”“文化+旅遊”等新型文化業態集聚的“文化空間”。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東城區引入原發地資源、實施“夥伴計劃”首創政策的會館空間已經拓展到10處。
“文化+”新業態集聚石埭會館
石埭會館位於東城區大席衚衕20號,始建於明朝天啓四年(公元1624年),鼎盛於清朝,是幾百年間京池兩地文化交融的見證者。2022年,東城區與池州市兩地攜手,啓動石埭會館的活化利用。歷經兩年的精心打磨與潛心雕琢,走過了400年風雨的會館昨日璀璨啓幕。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活化重生後的池州石埭會館升級爲“文化+數字”“文化+科技”“文化+商業”“文化+旅遊”等新型文化業態集聚的“文化空間”,集文化展示、學術交流、旅遊觀光等多功能於一體。此次重張,石埭會館通過“山靈水韻·千載詩城”“情緣桑梓·石埭京華”“古韻非遺·悠悠風物”“逐‘綠’而行·向‘新’而興”“心池所向·九州同徽”五大展區,全面呈現池州的歷史、人文和發展成就。
石埭會館昨日迎來令人期待的首演,9月11日至19日,石埭會館將舉辦池州三縣一區及九華山風景區專場活動。活動將匯聚池州各縣區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特色產品,遊客在參觀過程中能夠深入瞭解池州的文化底蘊和特色風貌。
10處會館空間納入“夥伴計劃”
昨日,東城區與江西省九江市、安徽省蕪湖市、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等會館原發地市共同簽署會館合作意向書。接下來,東城區將圍繞前門東區建設會館文化體驗羣落,持續推動多元文化生態融合發展,再現會館“說家鄉話、品家鄉菜、聽家鄉戲”的古韻風華。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從《東城區推動“會館有戲”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到《關於進一步煥發東城區會館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再到《東城區煥發會館文化活力夥伴計劃》;從2023年首批簽約會館試點到昨天第二批簽約,東城區通過“活化利用”“一館一策”“京地共建”的方式,讓一座座老會館“活起來”“火起來”,讓一度淪爲大雜院的百年會館變身成兼具地域聯動、經濟互通、文化共融的綜合性文化空間。目前,東城區引入原發地資源、實施“夥伴計劃”首創政策的會館空間已經拓展到10處,分別爲廣東韶州會館、湖北黃岡會館、湖北麻城會館、廣東平鎮會館、安徽石埭會館、福建汀州會館南館、江西德化會館和安徽蕪湖會館、太平縣會館、涇縣會館。
五大板塊活動打造京地文化長廊
“京地文化長廊”會館文化宣介周活動昨日也同步啓動,未來一週,遊客通過“展·歷史記憶”“演·民族交融”“薈·活力市集”“講·古韻新章”“秀·文旅推介”五大板塊特色活動,可以近距離感受會館文化的獨特魅力。
五大板塊內容精彩紛呈。其中,“展·歷史記憶”板塊,將生動展示會館的前世今生。東城區聯動石埭會館、韶州會館、臨汾會館、吉州會館、臺灣會館等多處會館,舉辦爲期一週的歷史記憶專題展。通過展示會館的修繕情況、歷史沿革以及相關的文物資料,讓遊客在參觀中瞭解會館的歷史與文化。在“演·民族交融”板塊,將打造“會館有戲”多元交融的視聽盛宴。東城區甄選各會館原發地的地方特色民俗展演,邀請青陽腔、黃梅戲等不同地方文化藝術家在顏料會館、陽平會館、臺灣會館、石埭會館等地開展梨園雅韻“會館有戲”文藝展演。“薈·活力市集”板塊,將依託會館文物空間,聯動石埭會館、黃岡會館、韶州會館、德化會館等會館原發地商會、駐京辦資源,打造特產展銷、文創市集、非遺體驗於一體的特色活動。
文/本報記者蔣若靜實習生宋昕曄
攝影/本報記者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