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考量 陸制風電零件 開發商難以忽略

圖/新華社

離岸風電國產化大事紀

離岸風電供給現況

中國大陸風機供應商透過豐沛資金、低廉定價,向全世界的風電產業進軍,與此同時,大量的需求也讓整個供應鏈蓬勃成長。臺灣離岸風電開放國產化政策後,目前仍禁止輸入陸制部分風機零件,如風機葉片等,但在其他零組件及服務上,則無可避免地將面對開發商基於成本考量的抉擇。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對自中國大陸進口葉片對國內產業影響的評估顯示,貨品「風力發電機組之風力引擎(渦輪)用葉片」在2020年之前,符合「對相關產業無重大不良影響」,可自大陸進口;不過,2021年7月21日貿易署公告,開放中國大陸制風機葉片,未符「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第8條第1項第2款所列,對產業無重大不良影響的條件,從當日起停止輸入,至今仍在禁止輸入清單中。

內需、外銷皆美 陸風機搶食全球大餅

中國大陸制風機並非泛泛之輩,雖然禁止輸入臺灣,但已開始搶食全球風電大餅。根據全球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報告,今年上半年全球風機訂單創下新高,總訂單量91.2GW,年增23%,訂單量之所以大增,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北方地區的需求量,且除了大陸本身的市場,中國大陸廠商也搶下了5GW的海外訂單。

伍德麥肯茲全球再生能源研究副總裁萊萬多夫斯基(Luke Lewandowski)指出,中國大陸供應商海內外訂單量持續創高,反之,歐美供應商由於歐美市場需求疲軟、通膨等因素,造成成本上揚壓力,並受到中國大陸廠商價格和供貨穩定的挑戰。伍德麥肯茲報告指出,上半年全球風機總訂單量前三名,都來自中國大陸,分別爲遠景能源、運達能源和金風科技。

經濟部智慧局統計也顯示,全世界風力發電機葉片專利公開、公告件數前三名的國家或地區,分別爲中國大陸、美國及歐洲,申請量合計佔全球總申請量的5成以上,而中國大陸的專利件數遠大於其他國家或地區。以風機鑄件製造部分來說,智慧局統計,全球2013至2022年風力發電機鑄件製造相關的專利技術,共計約1,547件,包括「砂箱合模」、「鑄件散熱」、「防止球化衰退」等核心技術主題等,專利公開/公告件數及專利申請人國籍,均以中國大陸爲最多。

雖至目前爲止,中國大陸多以本土研發申請爲主,但智慧局表示,我國風力發電機葉片技術的專利申請量相對少,建議國內業者參酌中國大陸、美國及歐洲的專利技術,進行相關技術開發,以提升風力發電機葉片專利技術的全球佈局及研發競爭力。

兼具價格和技術 很難完全不考慮

大陸風電相關產業兼具價格和技術的優勢,離岸風電業界人士不諱言,國產化政策開放後,在可進口、可使用的範圍內,成本較低的零組件確實很「誘人」,很難完全不考慮。

學者指出,有開發商就希望在與歐盟協商的機會下,促使讓離岸風電業者使用非本國籍船隻的繁複行政程序,獲得簡化,甚至有機會使用中國大陸製造的船隻,讓風場的施工和維運排程都更順暢,不必與其他國家「搶船」、減少天候帶來的變數,造成工程延遲。

不過,有Gogoro使用中國製零件、太陽光電板「洗產地」的前例,學者認爲,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3期選商時,經濟部也可能用各種方式,「阻擋」未禁止進口的中國大陸制零組件或服務。例如,2019年起,《資通安全管理法》規定八大關鍵基礎設施,包含政府機關、能源、水資源、通訊傳播、交通、金融、緊急救援與醫院、科學園區與工業區,不得使用中國大陸制的資訊設備和軟體服務,有可能「加深加廣」,套用在離岸風電其他零件和服務上。

對外界的推測,經濟部官員指出,和歐盟的談判尚未結束,要談3-3期國產化開放後還有哪些規則,仍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