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合成生物新賽道
“合成生物”概念近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合成生物的學科基礎是合成生物學,即採用工程化的設計理念,融合生物學、化學、計算機和數據科學等,旨在改造或創造超越自然功能的人造生命體系或功能系統的新興學科。作爲顛覆性前沿技術,合成生物是生物製造和綠色製造的底層支撐,正在加速崛起爲新的“黃金賽道”,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伴隨技術迭代進步,合成生物正不斷打開食品、醫療健康、農業、先進材料、能源等領域的應用空間,其中醫療健康是合成生物的第一大應用領域。《中國合成生物產業白皮書2024》顯示,全球醫療健康領域合成生物市場規模2023年高達64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超過130億美元。同時,合成生物技術還催生了許多新材料和新產品,如日常生活中的活體膠水、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重組膠原蛋白等,未來的應用場景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那麼,如何競逐合成生物新賽道、激活未來產業強勁引擎?
在推動合成生物快速產業化過程中,突破技術瓶頸和夯實技術底座是先決條件。當前,我國合成生物核心技術研究進展顯著,包括高通量合成、基因編輯、酶工程等,還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2024年,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生物技術核酸合成第2部分:合成基因片段、基因和基因組的生產和質量控制要求》正式發佈,這是合成生物學(技術)領域首個國際標準。不過,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合成生物技術進步仍面臨底層技術基礎薄弱、專利壁壘突出等挑戰。下一步,要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解決創新企業不足、人才匱乏、資金可持續等問題。
要培育扶持合成生物初創企業,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和機構牽頭組建產業聯盟和創新聯合體,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建立完善多層次合成生物產業人才引育體系,加強合成生物學科建設,鼓勵高校依託“產教聯合體”培養具備產業級研發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研究制定核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以人才專項招引培養人才。優化落戶、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保障政策,讓人才真正引得進、留得住。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引領作用,創設合成生物產業引導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產業鏈羣建設。通過拓寬金融支持渠道,引導更多耐心資本加大合成生物領域投入。
各地也應因地制宜和分類施策,注意“無中生有”和“有中出新”並重。科創資源和產業基礎好的地方適合“無中生有”,圍繞合成生物全產業鏈開展協同創新。例如,在相關人才和產業集聚的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可招引國內外頭部企業、頂尖研發機構,開展集成和應用創新。科教資源和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可探索“有中出新”,依託傳統特色產業,向合成生物細分賽道集中發力。例如,西部一些省份能源資源富集,可依託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特色產業,重點謀劃發展未來材料、生物燃料、生物制氫等細分領域,充分激發合成生物產業活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 曄 胡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