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建模,更快發現監督線索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山西檢察機關推動數據模型參與辦案——
精準建模,更快發現監督線索
本報記者 鄭洋洋
站在高地上眺望遠處的田壟,種下的莊稼已經冒出嫩芽。田邊挨着陽蟒高速,車輛不時駛過。
盯着手機裡的測量軟件數據,山西省陽城縣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韓華戰繞了好幾圈,點了點頭:“復墾數據合格。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
這塊農田曾因爲高速路建設而被臨時佔用,在法定期限屆滿後長期未復墾,後經檢察機關依法監督,推動完成復墾工作。
近年來,山西省檢察機關通過精準建立數據模型,融入檢察工作,更快發現監督線索,對重點領域案件及時辦理,並推動從個案辦理到類案排查,進而完善機制,有效推動社會治理。
點開山西省數字檢察系統,韓華戰先後設置一系列的篩選條件,屏幕上立即顯示出相關主體的信息。韓華戰介紹,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臨時用地到期後,應當在一年內完成土地復墾。復墾義務人應當在專門賬戶預交復墾費用,等按要求完成復墾後,專門賬戶應當退還復墾費。
因此,數據顯示土地超期後未退還或者部分退還費用的,可推斷屬於未復墾或者部分復墾情形。陽城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段瑞敏介紹,在陽蟒高速等案件中,發現線索並查證屬實後,檢察機關及時向自然資源、稅務等部門進行公益訴訟立案併發出檢察建議,監督有關部門督促復墾義務人依法復墾800餘畝土地。
“近年來,我們在未成年人保護、刑事執行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等多業務領域,探索建立數據模型,推動數字檢察和檢察業務深度融合。”山西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檢察長崔國紅介紹。2023年以來,山西全省檢察機關藉助240餘個法律監督模型,監督糾正案件2500餘件。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7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