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號公司:進化與陣痛

導語:雖然正在經歷着諸多業務陣痛,但九號公司值得肯定的是其一直在持續進化。

周董石| 作者 礪石商業評論| 出品

1

收購賽格威,引爆滑板車市場

2015年4月1日,九號公司創始人高祿峰迫不及待地向管理層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九號公司完成了對國際知名品牌Segway(賽格威)的全資收購。

但高祿峰預期中驚訝、振奮、繼而歡呼的場面,並沒有出現。乍聞消息後,這些中層管理者先是面面相覷,接着他們環顧四周、收到了同事同樣的困惑眼神。“今天是愚人節,老闆怕是想Segway想瘋了。”

愚人節只是管理層“不相信”併購的一個原因,長期浸淫行業的他們更深知Segway的強大。這家1999年在美創立的科技公司,是平衡車領域的鼻祖,擁有最頂尖的研發技術。甚至,連喬布斯都對它讚譽有加。2008年11月,喬布斯曾挖走Segway首席技術官道格·菲爾德,將他放在蘋果工業設計部副總裁的高位。

但這個消息的確千真萬確。2012年,當高祿峰創辦九號公司時,便萌生了收購Segway的念頭。2014年,九號公司獲得小米、紅杉、順爲等基金的8000萬美元A輪投資,躋身小米生態鏈成員。

有了資本支持,高祿峰開始思考收購Segway的具體步驟。當時他希望用3、4月的時間完成這筆收購,但進展不及預期。

爲加快收購進程,高祿峰向早期核心投資人雷軍以及沈南鵬拋出了橄欖枝,希望他們在一些關鍵場合做溝通、助力。“最終收購發生在當地時間3月31日,但因時差關係,我得到消息的時間是4月1日。”高祿峰久違的併購時刻,撞上了愚人節。

九號公司的這場收購,產生了一石多鳥的效果。前者不僅將Segway品牌收入囊中,還得到了後者技術專利加持,並打開了廣闊的歐美市場。

但最初市場依舊不乏質疑者:靠金錢拿下的“貼牌”生意,真的能讓公司具備好技術、做出好產品?志在“用九號公司改變世界”的高祿峰,很快予以了迴應。

2015年10月,在充分消化吸收Segway的平衡車技術後,九號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產品——九號平衡車(Ninebot mini)。爲搭上小米渠道優勢,九號公司遵循了小米高性價比理念,將平衡車零售價定在1999元。短短兩個月,九號平衡車賣出10萬臺,取得了開門紅。

但直至此時,九號公司依舊沒有逃出投資人眼中Segway與小米的樊籠:前者提供了平衡車的技術支撐,後者提供了市場銷路。

此外,平衡車雖然是一款倍受年輕人追捧的新潮產品,但它的用戶羣體相對小衆。高祿峰的市場洞察在於,“電動滑板車對自行車具有較大的平替功能,相較平衡車,它的受衆更廣、具備更大的潛在市場。”於是,滑板車成了高祿峰新的突破口。

2016年末,在平衡車推出一年後,九號首款智能電動滑板車問世。很快,這款新車再次迎來了大爆發。到2018年,九號電動滑板車市佔率一度超過70%。同樣是這一年,九號公司的平衡車也以百萬級銷量摘得全球銷量桂冠。

2019年,九號公司電動平衡車實現收入9.95億元,佔全部營收的21.71%;電動滑板車實現收入32.31億元,佔全部營收的70.46%。同年,九號公司與小米關聯銷售額佔全部營收的比重降至52.33%,2017年這一比例高達73.76%。

從平衡車到電動滑板車,九號公司接連用兩款產品引爆了市場、站穩了腳跟。高祿峰打消市場質疑之餘,也讓九號公司慢慢向着技術獨立、產品自主進化。

2

在紅海中開闢藍海,押注智能兩輪電動車

高祿峰曾對媒體坦露過自己的創業心得,“產品形態需要前瞻性,並非有風口就能把你吹起來。而是需要你預判風口、並提前跳進去,這樣風來了纔有機會跳舞。”

有高祿峰前瞻性思考,九號公司註定不會止步。

在平衡車、電動滑板車後,高祿峰和他的團隊又盯上了兩輪電動車。

但與此前產品不同的是,兩輪電動車是一個普通又成熟的賽道。有從業者測算,如果具備成熟的電池、模具產品鏈,電動車批量生產只需幾個月便能實現。

但高祿峰並不滿足於造一批“小電驢”,他將九號兩輪電動車瞄準了特斯拉,一門心思做高端。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高祿峰最終將兩輪電動車玩出了“花”。爲增加體驗感,植入Ridey Go、RideyFun等智能操作系統,實現無鑰匙全感應解鎖、即走即停等功能;爲強化安全性,全車佈滿了感應器以防被盜,加入傾倒預警功能保護人身安全;爲體驗真實駕駛感,九號不惜租來了特斯拉,研發團隊每天輪流乘車體驗、從特斯拉身上找靈感.......

顛覆既有品牌的做車邏輯,九號公司耗時數年後,推出了第一款電動車。

2019年12月17日,九號公司正式發佈了兩款電動車,分別是國標電動車C系列和電動踏板摩托車E系列。九號電動車的第二輪重磅發佈,發生在一年後。2021年3月26日,九號公司全面展示了九號電動全新C系列、A系列以及N系列。

直到此時,九號兩輪電動車才建立起了相對完整的產品矩陣。但沒想到,迭代速度並不算快的九號電動車突然開始放量。

截至2022年8月,九號電動車累計出貨量超100萬輛;至2023年3月,九號電動車國內累計出貨量超150萬輛。

2023年前三季度,九號兩輪電動車累計銷量135萬輛,不出意外全年銷量將超200萬輛。估算下來,這一數字約爲去年銷量(82.6萬輛)的2.4倍。

九號公司電動車事業部總經理張珍源將兩輪電動車暢銷歸因於智能化,“通過智能技術感知用戶需求,最終做用戶喜歡的產品。”

艾瑞諮詢一份報告也在佐證,83.9%的車主在購車時更偏好購買有智能化功能的兩輪電動車,且35歲以下的年輕消費羣體佔比70%。

不少研究人士,甚至開始將九號兩輪電動車視作衡量行業智能化的一把標尺。

對於是否當得起行業標尺,我們很難短期做出判斷。但九號電動車的“真智能”技術,的確不是一句空話。

2019年,九號公司在首款電動車上便配備了自主研發的RideyGo!智能系統,AHRS姿態感應系統,主打一個智能化。這被看作是真智能1.0技術版本。至2021年,九號在全系產品中,又推出了真智能2.0技術。

真智能技術,沿着兩條路徑改造了九號電動車。一者,真智能系統實現了車機互聯、智能感應解鎖、智能防盜等功能,既顛覆了用戶認知,也推動行業的智能化進程;另一方面,九號不斷向更高維的特斯拉汲取經驗,高舉高打、突破式創新,既避開了同質化競爭,又拓寬了新的市場邊界。

而隨着真智能技術逐漸成熟、被用戶認可,九號電動車銷量最終水漲船高。

但即便如此,九號短期依舊無法改變雅迪與愛瑪的兩強格局。2022年,雅迪總銷量約1401萬輛,愛瑪總銷量約900萬輛,位居行業第三的九號電動車銷量只有82.62萬輛。

爲了更快追趕,九號公司開始加大市場投入力度。2023年上半年,九號公司銷售費用4.57億元,同比增長了44.5%。2023年前三季度,九號兩輪電動車銷量135萬輛,是去年全年銷量的1.6倍。

危機感十足的雅迪、愛瑪也殺出了回馬槍,兩者近年紛紛加速佈局高端化市場。比如2022年愛瑪推出了具有遠程控車、GPS定位等智能化功能的F692高端新品;同年雅迪也推出了冠能3代E9等主打高端智能的新品。

九號公司在電動車紅海中創造了藍海,但這片藍海能維持多久還很難說。激烈的市場搏殺預示着九號公司要翻越雅迪、愛瑪兩座大山,註定充滿艱辛。

3

移動機器人:一個硬核、兩個賽道

兩輪電動車的崛起加速了九號產品矩陣的洗牌,滑板車業務開始退居電動車之後,曾經引以爲傲的平衡車不再單獨給予財報披露。與此同時,九號全地形車與機器人業務逐漸浮出水面。

2023年前三季度,九號四輪全地形車合計銷量1.22萬輛,累計收入4.76億元,僅次於電動車與滑板車。

但面對媒體“九號是否真正造車”的靈魂拷問時,高祿峰給予了否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邊界,如果沒有看清就進入到一個行業,對企業而言是危險的。汽車工業又是一個高深獨特的領域,我們是非常慎重的,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但這不妨礙高祿峰對全地形車的高期待。“未來3~5年,我們對全地形車等類目有着較高的增長期望和預期,現在我們正在埋下新種子.......”

在全地形車之外,機器人是九號另一個不容小覷的業務。目前九號已經研發推出了割草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等產品,後者又包含了方糖送物機器人、飛碟送物機器人以及飽飽送餐機器人等多個子品類。

與之相比,九號最出名的是機器人“底盤”技術。

2023年上半年,英偉達發佈了自主移動的機器人平臺,它採用了九號機器人移動平臺RMP Lite 220。

據悉,RMP Lite 220是九號機器人移動平臺系列產品之一,能夠爲第三方開發者提供通用、集成的機器人底盤方案,支持二次開發或定製化服務。從某種意義上看,它可以理解成機器人的腿腳,能滿足配送、倉儲物流、巡檢、清掃等不同場景移動機器人的底盤需求。這給九號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儘管RMP Lite 220轟動了行業,但對財務的貢獻有限。今年前三季度,九號公司機器人業務中最大的割草機器人累計銷量1.92萬輛,營收只有1.28億元。

還未真正起量的機器人業務,未來註定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九號公司早已與機器人產生了不解之緣。

2003年,已經從北航畢業的高祿峰與同在北航求學的王野,在參與過學校舉辦的機器人競賽項目。對機器人異常癡迷的王野,甚至還拿過某些機器人科技競賽的一等獎。

2012年,高祿峰與王野聯合創辦了鼎力聯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這也是九號機器人的前身。當時他們便決定了圍繞機器人進行創業,而九號公司英文名“Ninebot”中的後綴bot,指的就是機器人。

2020年10月29日,九號公司在科創板上市,高祿峰、王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們派出了一臺機器人登臺鳴鑼。

這背後有多少噱頭,我們無從得知。但從學校競賽、英文後綴以及上市鳴鑼這些細節,以見證九號公司創始人們對於進軍機器人業務的決心。

在高祿峰的規劃中,九號公司是一家立足短交通和機器人的企業。從產品來看,無論是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電動兩輪車、全地形車,還是割草機、配送機器人以及機器人底座,這些產品都具備了某種“機器人”屬性,是一種“會移動的機器”。

秉持初心的創業者們,不斷切入以機器人爲硬核的移動賽道,讓九號公司的未來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4

自主創新的陣痛與改變世界的雄心

但高祿峰身上的擔子卻越來越重了。

作爲一家上市公司掌舵人,高祿峰不僅要關注產品能不能打,還要關注公司的成長性以及能不能賺錢。但九號公司近期的財務表現,並不如意。

2023年上半年,九號公司營收同比下滑9.13%,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10.46%;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1.39%,扣非淨利潤繼續同比下滑12.45%。

自主產品的迅速迭代以及外部渠道的快速解綁,加劇了九號公司的短期陣痛。

在自主品牌領域,2023年前三季度,九號公司整體營收60.1億元,同比增長33.32%。其中兩輪電動車實現營收32.3億元,佔比升至53.7%。與電動車翻量增長不同,電動滑板車業務大幅下滑,平衡車在財報中更是銷聲匿跡,而全地形車與機器人還未成長到預期的高度。

在自主品牌之外,九號公司ToB業務以及小米分銷業務都在大幅下滑。

2023年前三季度,九號公司ToB業務累計營收約11.13億元,同比下滑46.6%;小米分銷累計營收4億元,同比下滑高達60%。

換言之,九號兩輪電動車業務的高速增長,正在被收縮的滑板車業務以及解綁的B端渠道聯合抵消。

實際上,從2020年開始,九號公司便開始與小米解綁。至2022年,九號公司自主產品收入超過以小米爲主的定製產品收入。2023年前三季度,九號自主產品收入更是佔全部營收的80%。

九號加速與B端企業業務解綁,後者則在資本市場加大了對前者的變現力度。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5月至今,紅杉控股的Sequoia、小米間接控股的People Better以及順爲資本多輪減持九號公司,累計套現40多億元。相應,九號公司股價也從2021年高位時刻的112元跌落至如今的33元上下,跌幅高達70%。

從某種意義上說,九號公司聚焦自主品牌艱難爬坡,註定不會只是一項業務戰、產品戰,更是一項資本戰。但這是九號能夠自主自強、走向成功,乃至改變世界的第一步。

“我們從來不是爲了純粹賺錢、然後分錢;(同樣)我不敢講我們一定會改變世界,我只敢講我們嘗試去改變世界,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是希望這個公司發生一些變化——改變世界的一些變化。”

正如高祿峰上述所言,九號公司正通過強化自主創新改變自己,通過機器人移動賽道改變世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陣痛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