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腦中風、主動脈剝離 衛福部7月起試辦全國照護計畫

爲搶救腦中風、急性主動脈剝離病人生命,衛福部健保署7月1日起試辦「跨院合作照護計劃」,共編列2.08點億元,爲期6個月,增加醫療院所轉送及救治病人獎勵措施,預估今年救治腦中風患者可較去年增加900多人、主動脈剝離患者增加40多人。本報資料照片

腦中風、急性主動脈剝離病情危急,爲搶救病人生命,衛福部健保署7月1日起試辦「跨院合作照護計劃」,共編列2.08點億元,爲期6個月,增加醫療院所轉送及救治病人獎勵措施,預估今年救治腦中風患者可較去年增加900多人、主動脈剝離患者增加40多人。醫師表示,試辦計劃上路,病人更可獲得及時治療,降低腦中風後失能及主動脈剝離死亡風險。

衛福部近十年統計,腦血管疾病列爲國人十大死因第2至第4位,平均每年約有1萬多人死亡。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表示,健保署於去年11月針對腦中風患者機械取栓治療給付,由原先8小時內放寬至24小時,預估去年新制上路,每年取栓治療增加411人。

但對腦中風病人來說,最憂心的是,存活後通常會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失能後遺症更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造成病人與照顧者負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連立明說,學會預估腦中風能及時治療,加速病人恢復速度,回到獨立生活的狀態,降低身體殘障的機會,每年減少約3分之1、137名身障病人。

連立明指出,腦中風若未及時治療,造成身體殘障,估計病人1年醫療費用約需10至20萬元,居家照顧費用每年50萬至100萬元,且身障造成的工作年薪損失,平均爲66萬,如今擴大「跨院合作照護計劃」,搶救病人避免身體障礙,減少醫療、居家照顧或失去工作的經濟負擔。

衛福部雙和醫院副院長陳龍表示,民衆突然倒下,如果還有意識,應立即做「微笑、舉手、說你好」動作,如果手舉不起來、微笑不對稱、口齒不清應是腦中風,因心肌梗塞病人恐無法做出動作,並立即撥打119送醫;但坊間常有中風用針扎手指放血的作法,此時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用針扎手指很痛,若造成病人劇痛血壓飆升,當是出血性腦中風時,恐致病情惡化,不利搶救。

陳龍指出,以該院爲例,當救護車救治腦中風病人,醫院急診即時訊息就會顯示,往往病人約6分鐘後送到醫院,此時醫院的電腦斷層檢查室會空出10分鐘,方便病人檢查,快速研判病情進行治療,如果是病人自行就醫,不僅需要等待交通號誌紅綠燈,且醫院無法提早因應,恐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說,「主動脈剝離手術及腦中風經動脈取栓術病人跨院合作照護計劃」,如腦中風病人會先送至鄰近醫院治療,但醫院可能無法手術,而透過轉診平臺即時傳遞病患資訊,將患者轉送至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執行取栓手術。此計劃於高屏地區執行多年,成效顯著,今年7月1日起擴大至全國醫療院所試辦,目前正接受各醫院申請計劃。

劉林義說,健保署編列腦中風經動脈取栓術1點27億元、主動脈剝離手術8100萬元,爭取病人的黃金治療時間,試辦計劃獎勵機制爲,包括將主動脈剝離病人於2小時以內轉出治療,醫院可獲2萬元獎勵,接受病人轉入的醫院獎勵9萬元;腦中風病人1小時以內轉出,醫院獲2萬元獎勵,接受病人轉入醫院則獲3.5萬元。

連立明說,救治腦中風、急性主動脈剝離病人的醫療團隊爲24小時待命,健保署給予額外預算,讓醫師、護理師、放射師等團隊成員獲得應有獎勵挹注,讓健保資源往治療急重症病人挪移。

高雄榮總心臟外科主任吳介任說,高屏地區執行跨院合作照護計劃約已5年,並由高榮開始,而未執行計劃前,主動脈剝離病人需轉出至其他醫院,受限其他醫院加護病房滿牀或醫師正在手術等因素,無法及時轉送,病人須待在吵雜的急診室,無法及時治療,如今透過跨院合作照護計劃,高雄市各醫院共同參與「緊急醫療資訊整合中心」平臺,由心臟外科主任安排即可短時間內轉送病人。

吳介任說,各醫院利用資訊整合中心,只要有醫院提出需求,可以收治病人的醫院即可回覆,讓病人轉送至其他醫院的手術室開刀,或送至加護病房及時獲得治療。112年統計,高屏地區主動脈剝離手術病人共165人,其中,高雄市內醫院轉送病人爲40人次,屏東轉送至高雄爲24人次,幾乎沒有病人轉送至其他縣市治療,有別於未實施前,約1成病人需轉送至其他縣市。

健保署統計,醫院向健保申請腦中風經動脈取栓術病人給付,110年1912人、111年1983人,112年2399人;急性主動脈剝離手術患者爲110年858人、111年926人,112年1004人,兩者人數都有明顯上升,顯見治療重要性。劉林義說,跨院合作照護計劃試辦上路後,今年預期救治更多病人,腦中風患者達3321人、主動脈剝離10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