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易喘以爲長新冠 竟是血癌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醫師侯信安說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有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等4大症狀,因爲不具特異性而容易被忽略。有患者反覆發燒、疲倦,以爲感冒遲遲未愈,也有患者突發牙齦持續出血,以爲罹患牙周病,可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並進一步經由骨髓檢查確診。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約半數年齡都在60歲以上,男多於女,多數是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少數是曾接觸大量輻射、暴露化學治療或化學溶劑或燃料物質等因素。
侯信安指出,染色體變化和基因變異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診斷及治療的重要因素,隨着分子生物檢測技術進步,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共識分類(ICC)與歐洲白血病研究網(ELN)去年針對提出最新疾病分類共識,以落實個人化精準治療。
侯信安指出,臺大醫院利用院內累計1000名患者資料,依據國際最新指引重新分類,發現約2到3成病患能獲得更精準的分類,有助於及早找出復發高風險族羣,並接受更精準的治療,如標靶藥物、幹細胞移植等;目前該院針對所有初診斷患者,皆採用這套分類方式。
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目前全球共有10款標靶藥物,其中4款已在臺灣取得覈准,但只有2款獲得健保給付。侯信安認爲,藥物可近性在臺灣還有努力空間,盼未來透過精準分類加上精準治療,讓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控制更佳、預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