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哈蘇?“月球常駐民”哈蘇的登月之旅

又到一年中秋時節。自古以來,拜月神、吃月餅、賞圓月等諸多傳統習俗都是圍繞“月亮”展開。隨着社會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月亮的追求也在寄託情感之上,多了探索未知的嚮往。1969年,阿波羅 11 號任務成功將鷹(Eagle)登月艙降落在月球上,標誌着人類邁出了走出自己星球的第一步。而人類首次登月這一輝煌時刻由瑞典高端相機哈蘇Hasselblad記錄。此後,哈蘇也陪伴宇航員多次前往月球,並有12臺相機留駐月球。每每擡頭望月,亦是與這些傳奇見證者嚮往。這個中秋,一同走進哈蘇與月球的故事。

前所未有的探月旅程

超過 120°C的高溫炙烤、低於零下 65°C 的嚴寒冰凍、失重拍攝、未知環境的突發危險都是哈蘇面臨的難題。爲了提高相機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把握每一次千載難逢的拍攝機遇。哈蘇選擇 500EL 型號相機進行了改裝:快門被設計爲寬大的按鈕、特質薄款的柯達膠捲、十字標記的 Réseau 玻璃板.......最終,探月相機誕生,既能適應環境嚴苛的月球表面,並保證輸出無暇的高品質畫質。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從登月艙走出,小心翼翼地將左腳踏上月球表面,裝置在他胸前的哈蘇相機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性時刻。阿姆斯特朗成爲了“登月第一人”,哈蘇也因此成爲首臺登陸月球的相機。最終,哈蘇在月球表面出色地完成了所有拍攝任務,鏡頭下的場景也在當時創造了世界收視紀錄——6億人觀看了現場直播。阿姆斯特朗走出的這一小步,是人類邁出了一大步。

不爲人知的探月幕後

當阿波羅 11 號滿載人類在月球探險的成果返回地球,由於從月球返程有着嚴苛的重量限制,所有輔助物體都必須被拋棄。執行任務的哈蘇相機中,僅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手中的黑色 HEC 相機和其他相機中的膠捲隨宇航員返回了地球。據統計,從 1969 到 1972 年,阿波羅計劃 6 次成功登月,期間,共有 12 臺哈蘇相機在履行完使命後被留在月球表面,成爲了月球的一部分。

作爲高端中畫幅相機領導者,成立81年間,哈蘇不斷精進自身,以經典影像記錄人類文明點滴進步,以極致追求支持每位攝影愛好者對世界的探索。9月7日,低調了三年的哈蘇攜全新一代中畫幅無反數碼相機 X2D 100C驚豔迴歸。此番推新匯聚了一系列影像革新,1億像素背照式中畫幅傳感器搭配其獨有的HNCS 哈蘇自然色彩解決方案,令成片效果驚豔加倍。同時,在對焦、防抖、響應速度等性能方面也實現了飛躍提升。中秋前夕的發佈節點,也像一個美妙的巧合,留守月球的哈蘇相機與新時代全新的哈蘇相機遙想對望,書寫有關傳奇、有關經典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