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高校擺攤,“鵝腿阿姨”只是個例

鏡觀臺(ID:JINGGUANTAICN)原創

文 | 付 饒

編 | 謝中秀

清華、北大爭相搶奪的“鵝腿阿姨”,突然成爲今冬頂流。

“我不是清華、北大學子,甚至都不生活在北京,都能在小紅書刷到‘鵝腿阿姨’相關的內容。”有用戶表示。

如今百度也有“鵝腿阿姨”詞條,解釋爲“北京高校周邊賣烤鵝腿的店主”。

2001年,“鵝腿阿姨”陳阿姨和“鵝腿大叔”樑大叔從江蘇連雲港來到北京,最開始是在工地附近賣盒飯。之後,他們輾轉到北京大學校園裡,做起了水果生意,一做就是13年。

直到2018年,“鵝腿阿姨”和“鵝腿大叔”纔開始在北大西南門口賣燒烤。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看見同做燒烤生意的商販夥伴鵝腿單品賣得好,才鑽研起如何醃製、如何配料做鵝腿。

在今年11月爆火之前,“鵝腿阿姨”已有穩定的客源和生意。

“在北大,我們有30多個羣,有的時候還會接到大訂單。後來有次去清華賣,清華的學生也提議建羣。因爲學生們互相宣傳,一下子就建成了8個羣,每個羣500人,將近4000人。甚至有一天晚上,我們收到了20000多元的訂單。”陳阿姨介紹。

至於11月突然火上熱搜,“鵝腿阿姨”和消費者們一樣摸不清頭腦。也許是清華、北大、人大高校之間的爭搶,增添了關注。

11月27日,鏡觀臺在北大、清華校外周圍附近看到,各大媒體及網紅都在“鵝腿阿姨”的攤位爭相報道、打卡。

11月28日,“鵝腿阿姨”還在各高校“鵝腿羣”中發消息表示,最近關注度和人流量太大,自己壓力很大,“這兩天不敢幹了”。直到11月30日,“鵝腿阿姨”才更新道,“明天重新下單。”

圖/各大媒體在拍“鵝腿阿姨”

來源/2023年11月27日,鏡觀臺拍攝於北京大學西南門

只是“掘金”高校小吃攤,“鵝腿阿姨”只是突出的個例。

“鵝腿大叔”也直言,近些年和他們一樣做小買賣的攤販主走了不少,“很多人幹不下去了,之前一起賣燒烤的攤主,前幾年回老家結婚去了,也不打算回來。一個是市場環境不行,另外一個是找不到客源,學生不買賬,導致收益不好,只能另謀出路。”

11月27日,鏡觀臺也看到,相比於“鵝腿阿姨”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前擠滿人的攤位盛況,東南門賣烤地瓜和糖炒栗子的攤位前,生意顯得冷清許多。

在交流中,一位攤主坦言,他沒有其他獲客渠道,純靠來往的學生,“冬天天氣冷,人流量不大,而且冬天是生意淡季,即便賣烤地瓜也不賺錢。一個烤地瓜賣10-20元,一晚上可能賣幾百元,生意不好的時候,賣幾十元也有可能。”

更何況,小吃商販們的生存空間仍受到線下連鎖餐飲品牌及線上外賣的雙重擠壓。

經歷流量洪峰之後,“鵝腿阿姨”的生意即將恢復如常。畢竟“停一天就少賺一天錢”,而房租和生活都是成本。但接下來,流量是淡去還是持續,並不可知。

對於更多小吃商販們來說,“鵝腿阿姨”的爆火“可望而不可即”。腳踏實地做好自己手頭的生意,纔是正事。

“爆火”

打開小紅書,甚至新聞媒體,都是“鵝腿阿姨”的消息。11月24日,#清華北大鵝腿阿姨之爭#的微博話題還衝上熱搜第一。

紅星新聞11月27日的一篇報道中還提及,在北京石景山工作的王先生表示,“因爲看到了熱搜,纔會大老遠跑來嚐嚐這個鵝腿究竟有多好吃。進羣的時候,當天的鵝腿已經被全部預定,直到後來有學生轉手,我纔有機會‘撿漏’。”

地圖顯示,石景山距離“鵝腿阿姨”擺攤的北大西南門約有20公里,即便不擁堵的情況下駕車也需20多分鐘,搭乘公共交通更是需要一個小時以上。這位王先生介紹,“我是騎摩托車過來的,半個多小時吧。”

對於這場“爆火”,也是衆說紛紜。

比如有人大學子曬圖表示,“11月12日,‘鵝腿阿姨’還在‘人大鵝腿羣’中問道‘有多的鵝腿要吃嗎’。”似乎當時仍乏人問津。

但也有學子在曬圖之下評論,“別被騙了,‘鵝腿阿姨’一直都不愁賣。你看羣人數500,而且還是第10個羣就知道了。”

也有清華學子說道,曾經在清華羣裡,鵝腿阿姨一天只能賣出一兩隻,甚至有時無人問津。

客觀來看,“鵝腿阿姨”似乎一直銷量不錯。

在小紅書上,一位清華學生表示,“作爲清華第一批吃到鵝腿的人(一年多前特地騎車到北大門口買),看見最近清華鵝腿羣暴增,爭相下單鵝腿,有種養成系的快樂。”

同在清華大學的安琪兒也表示,“前兩年,鵝腿阿姨的生意停賣了很久,後面恢復配送,不知道怎麼就突然在朋友圈火了。第一個羣滿歷時一年多, 而第一個羣到第八個羣只花了一個月。”

在北大校園做水果生意的13年,“鵝腿阿姨”和“鵝腿大叔”就積攢了不少學生人脈,早早就建起微信羣聊來支撐買賣。

因爲水果生意沒有想象中好做,“一是水果生意並沒有那麼盈利,尤其是碰上北大學校放寒暑假,本就不太盈利的小本買賣在假期更賣不出去;二是水果這種應季買賣非常容易腐爛,在學生放假期間,水果很難再有其他銷路。”“鵝腿大叔”解釋。

於是“鵝腿阿姨”和“鵝腿大叔”轉做了燒烤,並挖掘了“鵝腿”這一細分品類。

憑藉做水果生意時積攢的人脈,有穩定客源,“鵝腿阿姨”和“鵝腿大叔”轉型賣鵝腿,粘性高的學生羣體也會買賬。甚至有畢了業、出了國的北大畢業生回北京時,專門跑回母校光顧陳阿姨的生意。

“爆火”或是一時偶然,卻並非毫無理據。

直到發稿,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仍不乏好奇的網友,四處尋找加入訂購鵝腿羣的聯繫方式,試圖加入這場“鵝腿爭奪戰”之中。

做了5年鵝腿生意的“鵝腿阿姨”和“鵝腿大叔”,口碑更是傳向了清華、人大、醫科大等高校。

在好奇清北、人大等高校都在爭搶的鵝腿到底有多好吃的同時,也有人默默算賬:“一隻鵝腿賣15-16元,一晚上賣出200多隻,日收入就達到了3000多元。”併發出“讀書不如賣鵝腿”的感慨。

個例

高校周邊,向來不缺“鵝腿阿姨”們這樣的小吃商販。“墮落街”“小吃一條街”是學子們最愛的尋味好去處。

但“鵝腿阿姨”的爆火與流量,並非每個小吃商販都可企及。

同是燒烤品類的“鐵板燒大哥”,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周圍已經做了十幾年的鐵板燒生意。無論嚴寒還是酷暑,每晚五六點準時出攤,在羣裡第一時間發送出攤位置。

雖然不及“鵝腿阿姨”的人氣,“鐵板燒大哥”的生意也還不錯。

在“鐵板燒大哥”的燒烤攤上,葷菜、素菜的種類加起來有幾十種,種類齊全、可選擇性多。同時,也憑着“葷菜4元1串,素菜1元1串”的低廉價格,吸引了不少首經貿學生和附近的社會人士。

甚至有消費者在小紅書發文稱讚道,“這簡直就是北京鐵板燒的天花板。”

圖/首經貿學校附近鐵板燒

來源/2023年11月27日,鏡觀臺拍攝於首經貿大學

“在剛上大一的時候,我就發現了這家燒烤攤,味道好又衛生。我從大一吃到了大四,有好幾次連着吃了3、4天,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被鐵板燒味道吸引的果果,成了這家燒烤攤的常客。除了味道之外,種類多、便宜也成了她常來光顧的原因。

而與前文提及的烤地瓜攤主差不多,最近剛入行,在高校周邊賣貴州特色糯米飯的臉臉則面臨着起步的難題。

今年5月份,28歲的臉臉受夠了循規蹈矩的白領生活,毅然決定裸辭,並開始嘗試擺攤。她先後在市集賣過糖水、美式熱狗、手熬綠豆沙。並在擺攤期間,結識了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是三個人一起,正式開啓了賣貴州糯米飯的擺攤生意。

最開始,臉臉在北京通州區萬達金街開過檔口——在商場租下一個攤位。這裡根本不用去考慮人流量,夏天來商場的消費者絡繹不絕,一天賣100份糯米飯不是問題。

但隨着競爭對手的增多,商場檔口攤位的收回,臉臉不得已在北京擺起了“野攤兒”。在經歷了一段收入不穩定、出攤地點不固定的時間後,臉臉意識到這並不是個長久之計。

“恰好有個回頭客,是在海淀上學的大學生,她建議我去高校附近試試。”於是上個月開始,臉臉決定在高校附近出攤。

但高校學子的生意似乎也並不好做。

“這一個月,糯米飯雖然賣到了人大、北外等各大高校,廣受學生歡迎。但是對我們來說,大學生客源遠沒有之前在商場的檔口穩定。現場售賣也會遇到很多提前預定好的客戶臨時爽約,工作量明顯比以前大,但利潤還沒以前高。”臉臉直言。

“以前我在檔口賣15元,在前期爲了吸引到更多學生,降到了13元。但現在根本賺不到錢,只能在這周把價格調回15元。”不光盈利成了難題,在價格上調之後,客流量也隨之下降。實踐之下,在高校附近擺攤只是臉臉一個短暫的選擇。

但目前,臉臉並不打算在商超租檔口,“冬季商場的人流量不如夏天,現在投入的話,只能是賠錢。還不如把這兩個月撐過去,等高校學生放假以後再看。等過完年,可能會考慮先去擺擺市集。”

難題

據中金普華研究院統計,我國2023年的地攤經濟市場規模約爲3.6萬億元,佔GDP的23.4%,同比增長8.7%。其中,餐飲類地攤經濟的市場規模約爲1.2萬億元,佔地攤經濟的33.3%。

小吃商販們在今年迎來了高光時刻。

在社交媒體上,擺小吃攤更是成爲年輕人熱議的話題及新型財富密碼。在小紅書上,搜索“擺攤小吃”關鍵詞, 筆記多達27萬篇,其中有不少失業的年輕人涌向地攤經濟,展示自己“幾天賺了幾千元”的擺攤成果。

但“擺攤”也有苦和累,以及解不完的難題。

加入擺小吃攤的臉臉直言,這和她當初設想的“低投入、高回報”的生意不盡相同。

擅長用社交平臺作爲流量利器的臉臉,在小紅書上不斷引流,然後每晚再跑到各大高校去賣。“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沒有交通工具。”除去房租、水電、人工,以及現在的交通費用,每天要做三大桶糯米飯才能達到之前一桶糯米飯的利潤。

此外,被消費者詬病最多的就是糯米飯糰的不穩定性。“由於訂單量大,我們從12點就開始包裝,但糯米要趁熱吃纔好,所以有時候先做的就會變涼,口感可能不好。”現階段,臉臉能做的,只有不斷改進保溫方式。

圖/臉臉賣的貴州糯米飯

來源/臉臉供圖

同時,“由於請不同的阿姨進行包裝,有時候形狀大小也不受控制,也會成爲消費者在平臺吐槽的點,進而影響復購。”臉臉表示。

“爆火”的“鵝腿阿姨”也有辛勞和困擾。

“早上6點起來備貨,確認訂單、收款。食材醃製就需要3小時,再加上打包,一天時間安排的很滿,有時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家住西北旺,每天要騎40分鐘電動車到各大高校配送的“鵝腿大叔”說道。

對於人手不夠、費時費力的小吃商販來說,不僅很難規模化,也存在訂單管理難題。

“因爲是在羣裡先付款預定,晚上再取貨的形式,沒有那麼大訂貨量的時候,原本每天不用花很多時間去管理羣。現在陳阿姨只能天天盯着手機,生怕漏掉消息忘記退款。”“鵝腿大叔”透露,一個手機根本無法管理那麼多羣,準備再配備個手機。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着臉臉。用過一次微信小程序進行訂單接龍後的她直言:“微信小程序要抽成10%,對於我們這種小本生意,實在是用不起。”如今,儘管麻煩,她仍堅持用線下交易的方式。

“爆火”也讓“鵝腿阿姨”和“鵝腿大叔”無所適從。

按照以往規劃,鵝腿採取提前預定,晚上9點送到指定地點提貨的銷售方式。一般“鵝腿阿姨”和“鵝腿大叔”每天只會去一所學校。

但11月29日晚上9點,“鵝腿阿姨”和“鵝腿大叔”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出現在北大西南門外。

前一天,11月28日接近午夜,“鵝腿阿姨”在清華、北大、人大的“鵝腿羣”裡發佈了一條消息,“實在抱歉,對不起,這幾天都不做,太亂了,沒有取鵝腿的同學請說一下哈,我給你們退鵝腿錢。”

但“停一天就有一天的成本”。11月30日,“鵝腿阿姨”在幾個高校的“鵝腿羣”裡表示,“明天就給你們送鵝腿。”

一場“爆火”將北大校園擺攤的“鵝腿阿姨”送上輿論焦點。但無論輿論是否關注、流量是否眷顧,生活都還要繼續。“鵝腿阿姨”也是高校周邊擺攤的一份子。

在中國高校周邊的小商販們,雖然也豔羨“鵝腿阿姨”的流量和銷量,但無論是否有這般幸運,都會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去做好自己的生意。

參考資料:

《“地攤經濟”火遍大城市,消費復甦按下加速鍵》,來源:華夏時報;

《消費回暖,就業待解:“小地攤”蘊含“大民生”》,來源:中國小康網。

*題圖及內文配圖來源於鏡觀臺拍攝。

*文中果果、臉臉、安琪兒均爲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