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價格戰讓太平洋咖啡很受傷,短短1年關店114家

近年來,咖啡價格戰持續蔓延,讓不少玩家很受傷,比如華潤旗下太平洋咖啡。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從去年8月到今年10月,太平洋咖啡內地門店數至少減少114家,僅剩71家,機場店佔一定比例。對此,太平洋咖啡方面並未正面迴應閉店數據,但承認大量閉店,原因是內地咖啡市場競爭大,門店數量調整爲戰略主動選擇。

這話不假,咖啡價格戰愈演愈烈,給包括太平洋咖啡在內的衆多玩家帶來巨大沖擊,跟進或者不跟,已成爲兩難選擇。跟進,本就不豐厚的綜合利潤進一步被攤薄;不跟,不可避免面臨客戶流失,進而可能被市場邊緣化。

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持續一段時間後,或許是意識到破局希望渺茫,太平洋咖啡選擇戰略性撤退,雖然無奈、遺憾,但不失爲明智選擇。當然,對於喜歡太平洋咖啡的消費者來說,往後喝到它們家的咖啡難度陡增,畢竟其在很多城市僅剩1家甚至沒有門店。

據我觀察,這場轟轟烈烈的咖啡價格戰始於2023年春節前後。彼時,初出茅廬的庫迪爲了謀求迅速擴張,放了個大招,宣佈開啓"百城千店咖啡狂歡節",70餘款產品均9.9元起促銷。同年4月,經歷猶豫期的瑞幸終於下定決心強勢跟進,宣佈在新開庫迪周邊的瑞幸門店投放9.9元優惠券。

2個月後,瑞幸又開啓"萬店同慶"活動,將9.9元優惠券鋪向全國門店,並在8月提出將9.9元優惠常態化,與庫迪針鋒相對意味濃厚。在庫迪、瑞幸的帶動下,不少企業或主動或被動捲入其中,沒有最低只有更低。Tims、挪瓦咖啡不但有9.9元咖啡券,還推出0.1元嚐鮮活動,蜜雪冰城旗下幸運咖推出9.9元兩杯活動,就連對價格戰沒興趣的星巴克也坐不住了,順勢推出19.9元限時優惠。

當象徵品質生活的咖啡被打到小甜水的價格,咖啡在國內市場得到進一步普及,咖飲習慣正在變得日常化、精品化,促使國內咖啡市場的巨大潛力被激發出來。2023年夏天,9塊9一杯的咖啡帶給打工人無限快樂,他們成爲最大受益者,而咖啡品牌也充分享受到以價換量的發展紅利。

以瑞幸爲例,去年Q2,其營收同比增長88%至62.014億元,超越老對手星巴克中國,後者營收爲59.6億元。同時,瑞幸訂單量也水漲船高。在9.9元促銷活動推出的首周,瑞幸賣出超過3900萬杯咖啡。不過,以價換量終究只能帶來短期利好,卻無法長期護航業績。

在我看來,咖啡價格戰是一柄雙刃劍,既能討好消費者,也會導致同質化越來越嚴重。而對於咖啡品牌來說,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行業壁壘變高,拉動消費增長。深陷價格戰泥潭,長此以往,只會讓企業逐漸喪失核心競爭力,收益自然不容樂觀。

更爲嚴峻的是,庫迪、瑞幸在賣力卷死對手的同時,自身也不得不吞下低價反噬的苦果。還是以瑞幸爲例,去年Q4,瑞幸整體毛利率較上年同期非"9.9元活動"時下滑9.3%,較"9.9元活動"Q3旺季下滑5.7%。今年Q1,瑞幸利潤進一步被價格戰蠶食,甚至重回虧損,淨虧損832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5.648億元相差甚遠。

顯然,對於所有玩家來說,價格戰並非長久之計,拉高成本、稀釋利潤註定走不長遠,行業迴歸理性勢在必行。因此,你會看到,從去年底開始,咖啡價格戰力度有所削弱,瑞幸9.9元優惠券的產品範圍大幅縮水,挑頭的庫迪則默默將優惠政策從8.8元提升至9.9元,COSTA、拉瓦薩咖啡也快撐不住了,只能悄悄漲價。

如今,在各大咖啡品牌直播間,9.9元產品變得屈指可數,絕大多數產品售價在10-15元。這標誌着,在經歷1年多價格戰後,咖啡低價競爭基本告一段落,接下來行業又該卷什麼?我的答案是:卷產品、卷形象、卷體驗,這也是咖啡行業追求長期向好的正確姿勢。

產品方面,消費者不僅在意性價比,更在意質價比,當他們更加了解咖啡,會想要從低端或打折產品中升級;形象方面,除了不犧牲產品質量之外,讓消費者耳目一新也顯得尤爲重要。比如,雀巢將旗下所有子品牌整合爲"雀巢咖啡"這一母品牌,以統一的品牌形象在中國市場開啓新篇章。

體驗方面,爲了讓消費者享受美好的咖啡時光,咖啡品牌應結合飲用場景和目標人羣重新佈局產品線,並進行場景拓展。比如,設置閱讀區、休閒區、商務區,供不同人羣使用,還可以調整佈置,讓店裡更有節日或活動的氛圍。總之,咖啡品牌要力求以更多更好的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