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養老空間設計師的難題

認知症老人照護專區的活動區草圖。(圖源受訪者)

王煊 31歲 座標:杭州

養老空間設計師

作爲一名適老化設計師,偶然在「小組推薦」上看到適老化小組,豈有不加入的道理?

在組裡「潛水」了幾天,我意外地發現,現在年輕人,有實實在在地關注養老這件事兒。雖然那時小組還不是很活躍,只有 10 條帖子,但幾乎都是關於適老化的討論,比如適合老年人的電子產品,比如我國養老政策的科普,比如適老化家居的改造等等。

我們這一行在國內還是比較冷門的,算是養老行業裡很細分的職業,所以我挺願意和大家科普一些專業知識。我相信通過我的分享,小組裡的成員肯定會知道很多東西,他們再去跟身邊的朋友,甚至是父母去講這些東西,就是一個「點到線到面」的傳播,纔會有更多人來關注當下老年人的生活。

不過實不相瞞,2019 年之前,我甚至沒聽過養老空間設計這個概念。

大學畢業後,我就開始從事空間設計,主要設計方向是商業空間,也負責過一些展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接觸過針對兒童的設計與殘障人士的設計,唯獨沒聽過針對老年人的設計。

我對於這個全新的概念十分好奇,就通過各個渠道去了解養老產業,發現這一行前景肯定是不差,而且真正做養老空間的設計師是很短缺的,我希望參與到這樣的項目裡來,就開始深耕養老空間領域。

與傳統設計不同,養老空間的設計需要很多奇奇怪怪的元素。比如傳統公寓的陽臺,爲了防止滲水,一定會設計一個高低差,但在養老空間,就會去掉高差。

再比如我們做設計的,有一個很重要的準則,就是不要把空間做的很滿,一定要有留白,但養老空間會把扶手貫穿整個活動空間,包括衛生間裡,淋浴的地方一定要做一些扶手。

這完全不符合當今的設計美學啊!

深入瞭解後,我才知道,通用化的設計並不適合用在養老空間裡。養老空間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防摔到,如果房間裡有高差,老人就容易被絆着;如果衛生間有水,老人也容易滑倒。

這些都是養老空間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考量的。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些完全遷移到「居家適老化改造」的過程中,很難。

以我自己爲例,因爲適老化設計和改造,主要集中的區域還是在生活空間裡,有房間,有衛生間。但我老家在唐山,用當地話說就是山溝溝,住的是自建房,廁所在外面,這就無形增加了父母去衛生間的路程。

我媽媽今年 68 歲,膝蓋有滑膜炎,每次上廁所起身都很困難,還要依靠一下旁邊的牆。但是農村沒有自來水系統,根本沒辦法安裝馬桶,這就給適老化改造增加了很大困難。

加上老家住的都是炕,高度要比牀高一些,上下牀就非常不方便。我想過解決,把家裡的炕拆掉,換成牀,但是父母肯定不同意啊,畢竟他們從小到大睡的都是炕,換上牀又涼又不夠大。

所以受限於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基礎的條件,適老化改造在農村任重而道遠。爸媽總覺得他們自己還沒有老,如果我給他們在家裡做扶手,他們會覺得傷自尊,「我還沒老你就去給我做這些東西?」

尤其是家裡來客人,你這東西本身就是個新奇的玩意兒,他們會問我爸媽這是幹嘛的。如果告訴別人這是扶手,我爸媽心裡也會不舒服,覺得裝了這個東西就代表自己已經老了。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在傢俱上選擇一些圓角的或者木質的,對老年人比較友好的東西,慢慢地去引導他們。

至於養老機構,則是一個居家和社區的結合。針對這些設計,我的主張就是一定要把老人進行分類,比如一個退休的老教授和我父母那些住在農村裡的農民,興趣點是完全不同的。

可能老教授喜歡寫字或看書,而農民就喜歡抽菸打牌,他們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就要滿足硬性標準的前提下,進行一些差異化設計,比如設計老年大學,打造書畫室等。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養老機構打造出家一樣的氛圍。我不能去刷白色的乳膠漆,而是要用米黃色或者貼一些壁紙,歸根結底還是要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和生活習慣。

所以究竟怎樣纔是幫助父母適老化的最優解?我覺得如果你能保證長時間陪在老人身邊,或者隔幾天就去陪一陪他們的話,哪怕不做適老化改造,不去買一些適老化產品,都沒問題,只要他們開心就行了。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之二)

(楊小彤、薇薇子/後浪研究所)

(本文來源:「後浪研究所」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