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十噸蘋果運到朝鮮,被敵軍轟炸,到戰士手中只剩一顆

抗美援朝時期流行一首名爲《一把炒麪一把雪》的快板詩:“背上一袋幹炒麪,行軍作戰真方便。祖國人民關心咱,千里萬里送前線。”

當時的志願軍去打仗條件是相當的苦,不過他們依舊保持樂觀的心態,從這首詩中也能看得出來。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10月份志願軍們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內部參戰。

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糧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是最基礎的,如果這都不能保障,那麼戰士哪來的力量去對抗敵軍呢,所以大部分戰爭也都是按照這個規矩來。

但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卻出現“飢無食”的情況,這個原因倒不是故意苛刻或者忽視。

當時美軍擁有制空權,食物運到鴨綠江的時候,被敵人的飛機狂轟亂炸,最後所剩無幾。

例如運過去數十噸蘋果,到戰士手裡也就只剩一個。

不僅運食物要小心謹慎,就是做飯條件也有限,當時是冬天,一旦生火做飯就冒煙,可能會招來敵人飛機的轟炸。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確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第一次戰役結束後,東北邊防軍後勤部司令員李聚奎提出“以炒麪爲主”的意見。

之前他在西路軍時被敵人打散,在百姓家中吃到這個炒麪,這個炒麪不是現在市面上那種炒麪。

它是北方傳統食物,以糜子、芸豆、玉米、青稞、甜菜根、小麥、大豆、高粱米爲原料,炒熟後磨製成粉,就能隨時食用。

李聚奎將炒麪樣品送到志願軍總部,給彭等幾人看,最後一致認爲這個建議不錯。

1950年11月,召開解決志願軍後勤保障的專題會議。

安排並確認各部門要在一個月內完成 650萬斤炒麪,52萬斤熟肉任務送往志願軍前線部隊,這次會議後來也被稱爲“炒麪煮肉”會議。

那時候雖然窮,但動員了各方力量,東北的各大城市,以及各大部門單位都積極地完成下發任務,齊心協力解決了戰士食物的問題。

其實在這件事上也能看出,當時我方誌願軍的條件十分差,但抗美援朝,勢在必行。

1950年1月16日, 美國同南朝鮮簽訂向南朝鮮提供軍事援助的協定,已經在爲發動朝鮮內戰做準備。

4月,美國國務卿在南朝鮮國會說:“我們準備給你們一切足以反抗共產主義精神和物質的援助,以消滅朝鮮和中國的共產主義夢想。”

6月,朝鮮內戰爆發,然而就在第二天,美軍就迫不及待支持南朝鮮。

7月,美國又憑藉自己的霸權,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組成以美國軍隊爲主的侵朝“聯合國軍”的決議, 這場朝鮮內戰演變成美國以聯合國名義進行的對朝侵略戰爭。

雖然還沒有打到自家,但領導已敏銳地察覺美國的野心,也爲戰爭做了準備。

果然,在8月27日那天,美國侵朝空軍飛機就先後有5批13架次侵入中國的輯安、臨江、安東地區狂轟濫炸,並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敵人想要幹什麼,誰都明白。

10月7日, 美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北進, 很快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面對敵人百般挑釁,最後上面權衡利弊,在10月上旬正式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這場戰爭避無可避,過程困難,好在最後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