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不是消炎藥!避免無藥可用 醫提「四不一要」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22日舉行「世界抗生素認知周展覽開幕活動」,臺灣感染管制學會王復德(左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施俊明(左四)、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洪冠予(左五)、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莊人祥(左六)、臺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左七)等來賓一同參與開幕儀式。(陳俊吉攝)

抗生素不當使用讓抗藥性細菌的威脅日益嚴重,推估到了2050年,每年將有3.3萬人因抗藥性感染死亡,佔臺灣每年總死亡人數的5分之1。醫師指出,抗生素不是消炎藥,一般感冒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提醒民衆應注意「四不一要」,不能擅自停藥、買藥,也不主動要求,更不要吃別人的抗生素,珍惜使用抗生素,避免未來無藥可用。

根據最新研究,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抗藥性細菌喪命,截至2035年,平均壽命將因此縮短1.8年。疾管署署長莊人祥指出,抗藥性細菌會導致住院天數、醫療費用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稱之爲「無聲的大流行」,並將它列爲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

北醫附醫感染科主任莊涵琄指出,過去十年來,國內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加護病房抗藥性細菌比例持續攀升,最高增加到3倍。今年在兒科、成人科的黴漿菌感染,抗藥性可達6到7成,蜂窩性組織炎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常有需要用到第二線用藥的情形。

「用到最後一線藥物仍無效,該怎麼辦?」莊涵琄表示,如果抗藥性危機持續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到了2050年,每年可能有超過3.3萬人因抗藥性感染而死亡,這將佔臺灣每年總死亡人數的約5分之1,GDP也會下降2%到3.5%,經換算,臺灣財損將達到3000億元。

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抗生素成就了現代醫療,但研發困難,成本和收穫不成比例,更須要珍惜使用,呼籲民衆實踐「四不一要」原則: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自行購買抗生素、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以及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北醫附醫感染科教授、臺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提醒,抗生素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如果是一般感冒,通常是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另外,目前國內所有抗生素都是處方藥,不能在藥局購買。

爲響應每年11月「世界抗生素認知周」,臺北醫學大學攜手疾病管制署、臺灣感染症醫學會、臺灣感染管制學會,舉辦「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首站駛進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大副校長洪冠予表示,抗藥性細菌已對全球公衛環境造持威脅,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表示,這個問題需要嚴肅面對,每個人都要參與其中,「抗生素拯救了我們,現在換我們拯救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