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50的此時此刻
從2019年到2023年的這四年,是一個高度濃縮的週期。
全球化潮退下風雲突變的外部環境讓一度如火如荼的產業升級陷入困境,突如其來的疫情又考驗着經濟轉型期的韌性,許多人的命運被改變,許多企業的路徑被重寫。週期的鐘擺搖搖晃晃,劇烈的環境變化,殘酷的壓力測試,加速了社會的成熟。
而出生於2019年的科創板,也在這個時代的車輪下,留下了自身的成長印記。
相較於開市之初投資者對於個股的狂熱炒作,經歷了四年市場磨練的投資者也變得更加理性。即便在疊加了第四次工業革命預期的人工智能大主題面前,整個科創板市場也表現得比過去沉穩了很多。
四年的時間裡,不僅科創板市場在成長,中國的產業也在不斷地積累和沉澱中走向升級,不少企業已經能夠在面對全球環境的衆多不確定性因素時依然保有自身的競爭力,甚至走在全球同行的前沿。
從暗夜之中到星光點點,中國產業升級的道路並不輕鬆。但即便前路依然雄關漫道,科創型企業自身的研發稟賦、工程師紅利與努力,也正得益於科創板的土壤,走向更深更遠處。
科技搖籃
科創板誕生後的這四年,對許多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與傳統意義上二級市場投資者所青睞的輕資產、高利潤的衆多商業模式不同,大多數科技企業總在走一條更艱苦的道路——不論是拓展新業務、研發新產品還是添加新產線都需要大量的資本開支,這種重資產、高研發、不確定性高的特徵,曾讓融資問題成爲盤旋在諸多科創型企業頭頂的烏雲。
而科創板的出現,則爲這些攻克難題的企業們提供了一條好的直接融資途徑。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21日,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了500多家,累計IPO金額超過了8000億元,爲衆多企業募集到了大量資金。
其中,以代表了優勢型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型企業爲例,根據中金策略相關數據,截至2023年6月30日,據不完全統計,科創板共有專精特新企業240家,佔比44%。從更細分的行業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最多,達到93家;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含專精特新產業的佔比最高,達到61%。
而科創板所提供的融資通道也爲企業進行高額研發投入和人才儲備打下了基礎。
截至2023年9月15日,全部科創板上市公司半年報中研發費用合計達到641.58億元,同比增長14.95%。同時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爲12.14%,而該比例超過20%的公司共計168家,佔比達到了30.05%。在研發人員數量方面,研發人員佔比超過20%的公司共計354家,佔比達到了63.33%,更有15.03%的公司研發人員佔比超過50%。
事實上,在擁有了良好的募資渠道之後,衆多企業的發展也逐漸走上了快車道。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財報的增速。
以最初上市的25家公司爲例,目前有半數以上的公司都實現了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年化平均營收和利潤增速已經分別達到了33.47%和32.06%。
註冊制+高科技+高研發,在“中國版納斯達克”這一愛稱的背後,不僅是對其過去四年成績的認可,同樣也蘊含着投資者們對於科創板未來發展的殷切希望。
黎明前夜
科創板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服務那些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具有核心技術、尚未成熟但極具成長潛力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這一點可以從行業分佈中窺見一二。
截至2023年7月21日,科創板所有上市公司中,電子、醫藥生物以及機械設備行業的公司佔比分別達到了23.26%、19.41%以及15.57%,合計佔比超過半數。
尤其是半導體和醫療器械這類資本和人才密集型的行業,資金投入大、經營難度高、成長確定性低是繞不開的風險。在過去,上市難、併購難、退出路徑不清晰,讓投資者對這些企業十分謹慎,反過來又造成企業融資困難,研發上時常遇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境,只有少數公司才能滿足盈利要求在A股上市。
如今在科創板的幫助下,許多具有潛力的產業都開始陸續嶄露頭角。華爲不是製造了一部手機,他是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獨立自主的體系,這是最可怕的,蘋果自己都沒有這種體系。一旦有了這個體系,他就不止可以做一部手機,他還可以做出很多其他的東西。
譬如我國半導體產業鏈經過多年的發展,其中的設計、設備、材料和EDA等環節都已經開始陸續有着相應的上市公司,並且其中大多都是科創板的上市公司。時至今日,在產業鏈的逐漸完善和發展下,高端手機的突破也驗證了一個更加自主的體系正在緩緩走進現實。
伴隨着一二級投資者對相關產業的熱情的逐漸提升,在充足的資金供給下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無疑將會迎來更長足的持續發展。而一旦進入這樣的正循環,科創板也將成爲分享科技發展紅利的重要配置。
除此之外,生物醫藥板塊同樣是科創板的一大特色。因爲對於產品處在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且長期虧損的創新生物醫藥企業而言,科創板“市值+研發成果”的第五套標準無疑極具吸引力[12]。截至2023年9月15日已累計已有20家創新生物醫藥企業通過第五套標準登陸科創板。
其中既有立足於化藥和中成藥、向腫瘤生物藥研發進軍的生物製藥公司,目前已經已啓動HER3/EGFR雙抗的臨牀三期實驗,全球範圍內尚無同類商業化產品;也有憑藉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兩款原創性生物藥物,在抗體藥物研發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相關企業。
同時國內醫學影像設備的龍頭企業也在科創板上市,根據浙商證券研究報告,以2022年國內新增市場金額口徑統 計,在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分子影像系統(PET/CT、PET/MR)以及X射線成像系統(XR)等一向被GE醫療、飛利浦醫療、西門子醫療等國際知名廠商壟斷的高端醫療設備產品上,中國的企業也撕開了市場份額的第一道突破口。
然而,就在科創板衆多行業都快速發展並取得了不凡成就的情況下,整體的估值卻來到了歷史低位。
以科創50指數爲例,截至2023年9月19日,Wind相關數據顯示該指數目前PE處於歷史3.16%點位,PB更是在歷史0%分位數水平。
而素有“聰明錢”之稱的機構更是早早地嗅到了科創板的投資機會,在市場短期不佳的情況下不斷加碼。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科創50指數機構流入已經達到了97.07億元。
機構的認可疊加產業的擴張,對科創板而言,其無疑已經來到了爆發的前夜。
分享紅利
作爲國家支持高科技創新企業的重要陣地,不論是科創板中的半導體抑或是其他醫藥生物、機械設備等行業,未來的成長性毋庸置疑。但在這個新的敘事下,投資者面臨的挑戰卻並不少。
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科創板的高投資門檻導致他們無法參與其中,同時較低的上市門檻也導致在科創板中做主動選股需要極深的研究功底和極強的認知能力,不然就會更容易犯錯。
因此整體來看,通過科創50指數相關產品去進行投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可以充分享受到新興產業發展的紅利,又極大地分散了投資風險。
科創50的全稱爲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只證券組成。而作爲科創板的第一條指數,科創50的出現無疑受到了投資者們極大的關注。
根據Wind相關數據,截至2023年中報,跟蹤科創50指數的基金規模已經達到了1308.51億元,成爲A股僅次於滬深300和中證500的第三大指數,其中跟蹤科創50指數的科創50ETF(588000)份額甚至達到了988.54億份,是當前市場上存量份額最多的ETF產品,距離千億僅有一步之遙。
成分股上,科創50指數中的個股涵蓋了電子、計算機、機械設備和醫藥生物四大領域,同時相較於科創板整體更具有代表性。根據Wind相關數據顯示,科創板整體2023年中報平均營收同比增長率爲31.93%,歸母淨利潤爲-69.8%;而科創50成分股兩者分別爲14.39%和24.97%,在盈利水平和成長性方面都明顯更爲穩定。
此外,科創板目前對投資者的准入要求較高,規定日均資產不得低於50萬。但事實上,目前A股市場以中小投資者爲主,相關數據顯示,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小散戶佔比達到了96%[4]。因此科創板現階段的投資者主要也是以各大機構爲主,定價相應地也會更加地理性。
當然,目前市場上跟蹤科創50指數的產品並不少,而前文提到的科創50ETF(588000)在流動性、超額收益以及跟蹤誤差等方面無疑都極具競爭力。
流動性方面,截至2023年9月19日,科創50ETF以913.81億元的規模成爲了市場第一大跟蹤科創50指數的ETF產品。除此之外,科創50ETF還於今年被納入ETF互聯互通,這意味着外資也可以配置該ETF產品。而伴隨着中國市場對於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外資也更容易通過互聯互通機制佈局相關ETF指數,從而分享科創板成長紅利[5]。
而在超額收益和跟蹤誤差方面,根據Wind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19日,同期成立的跟蹤科創50指數的產品當中,科創50ETF的超額收益最高;在今年以來科創50指數不斷下行的市場環境下,科創50ETF跌幅僅爲8.57%,在同期成立的產品中位列第一。
另外在同期成立的產品當中,科創50ETF的跟蹤誤差也相對較小,僅爲0.55%。因此對於想通過ETF來配置科創板的投資者而言,科創50ETF(588000)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 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您自行負擔。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 基金銷售機構及相關機構不對基金投資收益做出任何承諾或保證。
參考資料:
[1]這就是科創板的速度與激情,新華社
[2]中金| 科創板系列(23):科創板四週年回顧,中金策略
[3]中芯國際招股說明書
[4]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 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中國證監會網站
[5]大風大浪咱不慌,科創50給你信心!丨加倉,螞蟻財富
[6]科創板四週年“硬核”成績單:從25到546,研發投入破千億!一文看懂,21世紀經濟報道
[7]風雨征程二十載,回顧 SMIC 成長史,浙商證券
[8]科創板3年帶來了什麼?未來如何走?華夏周克平:新機遇開啓,財能無界
[9]70余天從“官宣”到上市!中芯國際爲何能火速登陸科創板?,謙啓管理學堂
[10]科創板助半導體產業鏈持續完善,第一財經
[11]科創板IPO將成中芯國際“芯”起點,中國電子報
[12] 擴容至20家!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助力“硬科技”企業成長,中國證券報
作者:吳文濤
編輯:張婕妤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張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