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貸”平均8分鐘放款
面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長期性難題,深圳以動態升級的“風險補償資金池”“融資擔保基金”“政府引導基金”三大政策工具,爲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鋪就成長階梯。
43家銀行加盟風險補償資金池
記者從深圳市財政局獲悉,深圳通過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爲萬億級銀行貸款“分險”。當傳統金融機構因風險考量對科技型初創企業猶豫時,深圳早在2018年,就設立規模5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風險補償資金池,對加盟銀行爲深圳市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放貸形成的不良貸款給予風險補償,架起企業融資的“安全網”。深圳創新前移補償時點,在銀行貸款進入不良時即啓動補償申請程序,有效調動銀行積極性。
2020年,政策覆蓋範圍擴大至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且最高給予50%比例的風險補償。2024年,“政策標尺”進一步向科創企業貸款、首貸、知識產權貸、綠色信貸等傾斜,形成鮮明價值導向。
截至2024年底,風險補償資金池簽約加盟銀行累計43家,2.4萬億元貸款如春雨潤澤34.2萬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融資擔保基金“撬動”銀行貸款829億元
2020年,深圳市出資設立融資擔保基金,爲擔保機構、保險機構向深圳市中小微企業貸款和債券融資開展的擔保、保證保險業務予以再擔保,給予20%—50%的分險支持。全國首創將保險機構納入再擔保支持範圍,使保險機構金融服務成爲擔保機構的有力補充。大力推行“見貸即擔”批量擔保業務模式,短短四年間,批量擔保從無到有,2024年該業務模式佔比高達70%,提高了企業融資效率。
作爲深圳市唯一政府性融資再擔保機構,融擔基金充分發揮橋樑作用,支小扶微。截至2024年底,深圳融資擔保基金累計受理項目7.3萬筆,累計爲4.1萬家企業提供再擔保增信支持,撬動銀行貸款829億元,其中“支小支微”業務佔比93%。
另外,2022年以來,爲進一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市引導基金髮起設立三批產業基金集羣。目前規模51億元的全國社保基金灣區科技創新專項基金落戶深圳,與平安集團合作設立的100億元險資基金正式落地。
“科創貸”以“零抵押、低費率”破解首貸難題
對於初創企業,“科創貸”以“零抵押、低費率”破解首貸難題,平均耗時8分鐘的極速放款,49萬元的筆均貸款彰顯出對小微企業的滿滿誠意。截至2024年底,“科創貸”產品累計幫助上萬家科創型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102.9億元,爲企業節省擔保費超2300萬元,融資獲得感大幅提升。該業務模式現已複製推廣至全國30餘家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
中科領創,一家專注於智能音視頻技術和物聯通信的AIOT方案整合服務商,從2018年的求貸無門,到最終獲得7家銀行授信,年營收五年間從200萬元躍升至億元,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認證,正是受益於“科創貸”及時雨的生動寫照。
對於成長期企業,深圳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將單戶擔保上限提至3000萬元,代償上限升至5%,扶持對象進一步拓寬至市政府劃定的高成長企業,分層分級確定再擔保分險比例,最低50%,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資源傾斜力度。目前深圳融資擔保基金已與6家合作擔保機構完成協議簽署,覆蓋銀行機構30餘家,並彙總梳理深圳市3.5萬家科創企業名單與體系合作擔保、銀行、保險機構共享。
推動30餘家銀行開發專屬信貸產品
爲發揮“投貸擔”聯動的乘法效應,深圳讓政策工具從“單兵作戰”轉向“系統集成”。今年以來,深圳市財政局啓動《財政支持科創和產業發展綜合金融計劃》,打通風險補償、融資擔保、引導基金的政策邊界和項目壁壘,構建起“三庫企業”名單(國家庫、地方庫、股權投資庫)推送至創投、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對深圳市中小微企業尤其是“三庫企業”進一步加大股權、債權融資支持。
針對產業集羣沒有專屬標記的現狀,引導銀行機構通過大數據分析、智能算法模型等技術手段,在嚴控風險前提下,推動30餘家銀行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專屬貸款產品。例如,目前,微衆銀行率先推出量身定製的“深圳戰新未來產業貸”,提供專項特惠利率2.88%起,隨借隨還,最高1000萬元額度。
深圳加快組建產業集羣基金。市引導基金牽頭會同基金受託管理機構、子基金管理人、行業協會等將“三庫企業”按照產業集羣分類、企業發展階段、融資需求規模等要素進行分類梳理,通過財政產業投資人服務平臺等路演活動集中精準推送創投機構,組織引導創投機構對存量股權投資項目開展接續投資。
此外,還探索通過前沿技術突破傳統金融服務瓶頸,針對具備專家團隊、掌握核心技術但沒有資質認證和穩定現金流的“兩有兩無”企業設計創新融資產品。目前融擔基金正積極推動與深圳徵信平臺合作開發“種子貸”,引導更多銀行、擔保、保險機構參與。
採寫:南都記者 張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