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需理性嚴謹,兩種苗頭不能縱容
在當代社會,科技創新已然成爲推動經濟持續增長、改善民衆生活的核心引擎。隨着全球科技競賽的日趨激烈,中國科技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尤爲耀眼。然而,在攀登科技巔峰的征途中,如何正確樹立科技自信和最大化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成爲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科技自信,但要拒絕“夜郎自大”
5G網絡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突破,高速鐵路、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大幅提升,爲全球科技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些成就不僅展示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實力,也增強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自信。
自信不僅來源於過去的輝煌成就,更來源於對未來的堅定信念。越來越多的人堅信,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中國在科技領域的持續投入,中國科技將持續走在世界前列,引領全球科技進步。
值得關注的是,要科技自信,但要拒絕盲目自大,忽視實際問題,進而阻礙科技的進步與發展。
近日,丘成桐、何祚庥、孫凝暉等一衆中科院院士相繼發聲,對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何祚庥院士指出,中美雙方在基礎研究領域尚有差距。他認爲,要搞懂一件事,必須重視基本理論。丘成桐院士強調了純粹數學研究的重要性。他認爲,基礎科學的深入研究可以爲應用技術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只有加強數學等基礎科學的研究,才能爲科技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孫凝暉院士則認爲,應鼓勵產業上下游要封閉式+開放式兩條腿走路。這一觀點強調了產業發展的多元化和開放性,並指出封閉式與開放式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產業的整體水平。
然而,這些理性言論遭到了部分人的誤解和攻擊。一些人甚至將之妖魔化解讀爲攻擊和打壓民族品牌,長他國志氣滅自己威風,卻完全忽視了院士們提出的重視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客觀認識差距並追趕、鼓勵多元開放發展等裨益性觀點。
科技領域不應縱容飯圈亂象
如今,圍繞科技領域的討論有陷入“盲目自信”的危險傾向,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讓有關科技創新的理性討論變成無底線炒作和人身攻擊。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行爲正在成爲撬動流量的籌碼:利用院士們的言論進行拉踩操作,獲得了巨大流量,卻嚴重歪曲了院士們的本意,更大大損害了科技界的聲譽和形象。
這與飯圈文化中的某些亂象高度相似。對院士言論的片面“拉踩”,都映射出飯圈常見的非黑即白、情緒化、極端化的思維方式。飯圈亂象從娛樂圈起步,現在卻不斷侵蝕着其他領域,彷彿每個圈子都被迫捲入了這場曝光度的爭奪戰。
公衆對科技領域的關注與日俱增,這是一件好事。它反映了社會對科技進步的渴望和期待。我們也應該盡己所能增進對科技領域的瞭解,學會區分建設性的批評與非理性的攻擊。
推動科技創新需要更廣泛地調動全社會力量,勁往一處使,共同攻克科技難題。同時也要樹得起信心,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冷靜和堅定;經得住批評,科技領域的發展離不開多樣的聲音和觀點;接得住建議,確保開放多元的產業發展環境,才能不斷完善和進步。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透過紛繁的亂象認識到,院士們的言論是在提醒我們,只有從實際出發,真正瞭解科技產業的現狀、挑戰和機遇,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和政策。科技產業已經成爲全球性的競爭領域,只有與國際接軌,吸收和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才能提升我國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科技創新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那些默默耕耘、執着追求的專業人士。而我們每一個人所能做的,是不盲目跟風,共同營造一個有利於科技創新和發展的健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