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凝視傳統 再創未來新價值
郭瓊瑩
迎接二○二五靈蛇年,蛇象徵着智慧、靈巧和魅力。渡過過去四年後疫情與相關天災戰爭人禍之衝擊,似乎全球均引頸期盼充滿活力與可靈活變動的新年,各國也更期待其民生經濟與和平生活的新曙光。
二○二四巴黎奧運展現了文化首都另類細緻深厚文化底蘊與時尚自信。而二○二五在亞洲的另一件大事,將是暌違五十五年的世博再回到日本大阪。原本期待東京奧運得以如昔銜接一九六四到二○二○之神髓,卻因疫情而未再顯其戰後復興巨炬光芒。而二○二五大阪萬博(おおさか・かんさいばんぱく),更是日本(尤其關西地區)期待再現一九七○萬博後現代化與科技化經濟復甦之新契機。
一九七○年大阪萬博主題是「人類的進步和協調」,當時幾個子題如「繁盛的生命/有效利用資源/生活福祉規畫」,幾乎已前瞻預言了後半世紀發展標竿,創下半年有六四○○萬參觀者的紀錄。而二○五○之主題爲「建構未來社會/想像明日生活」子題爲「拯救生命/賦權生命/連結生命」,預期參觀人數卻僅二八二○萬,但花費將高達四千億日圓。
許多日本社會經濟及都市發展專家學者並不看好此次的再逐夢,他們疑惑的是今日日本蕭條的經濟與國力,是否藉世博就能再度振興偉大光?集中在155HA之人工填海區投入近四千億日圓,似乎對全國基礎生活福祉建設之提升,仍助益有限。而其高齡化、長壽化之標竿五十五年前已驅動,是否今日會有更大之突破及願景實踐?
展場彙集各國知名建築師大作,也有號稱全球最大之木構造環形天空步道;而相對於刻正受苦於戰爭、貧窮與極端氣候災害之另一光譜世人,齊聲呼籲應省思的是—未來全球這樣集浩大人力物力之「展覽活動」、「慶典」,是否應有可調適之自然解方?
國內每年的燈會、城博、農博,還有各種EXPO…亦同是曇花一現,如一○一煙火瞬間消逝無蹤。誠然獲取了衆多國人之歡欣,也撫慰了許多遊子之心。惟即將邁入廿一世紀的第二個廿五年,可還有新想像?
自第一屆世博迄今已逾一七四年,過程中舉辦之目的與標竿亦隨時代之進化與需求不斷精進調整。一八五一年倫敦世博是爲促動工業化,一八六七年巴黎世博則開啓了科技與工程之成就,一八九三年芝加哥世博擴展爲都會化空間品質之提升。邁入廿世紀後更掀起生活科技之現代化與精緻化,二○一○年上海世博則大大翻轉中國現代化、文明化之自信心。進入廿一世紀後擬藉由世博來開創各項現代化新局之效益,已追不上瞬息萬變智慧科技進展之速度。另因應氣候變遷與減碳淨零新標竿,縮小、減量,甚而停止有形的EXPO大建設之呼聲更甚囂塵上。
美國加州大火、西藏及日本東北地震甫衝擊新年之始,日本社會學者說「不要停留在緬懷過去,應該凝視傳統再創未來新價值。」面對此嚴苛挑戰,人類可有創新未來的大智慧?(作者爲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