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獨強 劉泰英:加劇所得不均

臺灣綜合研究院昨天發佈經濟預測,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至百分之三點五七;此外,五月電力景氣燈號轉呈黃紅燈,顯示經濟前景可樂觀看待。儘管總體經濟指標轉好,但臺綜院創辦人劉泰英示警,產業進出口強弱分明,今年經濟較去年好很多,主要都是因爲受惠AI發展,甚至已讓臺灣的產業結構在短期內轉變爲高科技型態,這樣的轉變固然對經濟發展有利,但高科技產業具有高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特性,將加劇所得分配不均。

劉泰英表示,我國雖在AI浪潮下及新興科技應用蓬勃發展,帶動高科技產業生產與出口表現,但各產業景氣較爲分化,加上國民所得分配愈來愈不平均,雖然科技業的薪資很高,但傳統產業薪資幾乎沒有成長,恐衝擊國內消費,也會使得我國的經濟成長愈來愈依賴出口。如此一來,受到國際經濟情勢的牽動和影響也會愈來愈深。

中央大學臺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昨在六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發佈會上也提到,需留意隨着美國消費、家庭經濟轉弱,以及失業率攀升,恐衝擊我國下半年出口的復甦。他說,目前各經濟智庫對臺灣出口數據下半年的預估,在他看來「有點太樂觀」。

臺綜院預估今年實質民間投資成長爲百分之一點四七,臺綜院院長吳再益憂心表示,臺灣的投資如果沒有半導體,其實就沒有了,他表示,出口、投資是臺灣經濟兩大支撐,AI浪潮下帶動高科技業生產與出口,但下半年仍要靠優於預期的民間消費,抵銷投資的下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