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他汀類藥物,你真的瞭解嗎

心腦血管疾病,其臨牀發病率逐年攀升,危害性亦日益加劇,已成爲全球首要的死亡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被公認爲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針對血脂異常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緩,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依據危險分層設定目標值,建議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首選中等強度的他汀類藥物作爲初始藥物治療方案。

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最爲有效的降脂藥物,不僅能顯著降低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甘油三酯(TG)含量,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因此堪稱較爲全面的調脂藥物。新指南明確指出,對於中高危患者應採用相同劑量的他汀類藥物,並儘量減少非他汀類藥物的使用。他汀類藥物應被視作“抗動脈粥樣硬化藥”,主要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有效穩定動脈斑塊,延緩其進展,甚至有可能實現斑塊的逆轉。

他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

他汀類藥物屬於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該酶在膽固醇合成過程中扮演關鍵限速角色。他汀類藥物的部分結構與HMG-CoA相似,能夠與HMG-CoA競爭性結合酶的活性位點,從而阻斷HMG-CoA還原酶的活性,有效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進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此外,由於細胞內膽固醇含量減少,會刺激細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的合成增加,促進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通過受體途徑代謝,最終降低血清中LDL的含量。

他汀類藥物的益處證據

他汀類藥物的問世在心腦血管病防治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大量臨牀循證醫學研究證實,他汀類藥物能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並在高危人羣的一級預防中展現出減少不良事件的效果。例如,最新的一項薈萃分析表明,他汀類藥物治療可導致全因死亡率下降9%,心肌梗死風險降低29%,腦卒中風險減少14%。

他汀類藥物包括哪些

目前常見的他汀類藥物主要有瑞舒伐他汀、阿託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這五種藥物。

哪些人羣需要使用他汀類藥物

1、已患有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應將LDL-C水平降至1.8mmol/L以下。

2、40歲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應將LDL-C水平降至2.6mmol/L以下。

3、依據最新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65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若伴有吸菸、微量白蛋白尿、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危險因素,應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控制在2.6mmol/L以下,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4、慢性腎病患者(終末期腎病除外),尤其是伴有動脈硬化型心血管病高風險者,使用他汀類藥物既必要又安全。

他汀類藥物使用劑量

他汀類藥物不宜使用大劑量,事實上也無需大劑量。對於大多數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而言,大劑量並非必要,因爲該類藥物的副作用往往與劑量過大密切相關。大劑量對中國患者的傷害尤爲顯著,影響更爲嚴重。在同等劑量下,中國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是歐洲患者的十倍,且症狀更爲嚴重。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他汀類藥物劑量翻倍,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效果僅提升約6%。關於他汀類藥物的中小劑量定義如下:瑞舒伐他汀5—10mg、阿託伐他汀10—20mg、辛伐他汀20mg、匹伐他汀2mg、普伐他汀20—40mg、氟伐他汀40mg(平片)或80mg(緩釋劑型)。

他汀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有哪些

1、肌痛、肌無力,檢查血液時伴有磷酸肌酸激酶升高,若升高至超過正常上限5倍,應暫停使用他汀類藥物。

2、他汀並非肝毒性藥物。我國許多患者對其存在顧慮,尤其不敢長期服用,主要擔心其“傷肝”。肝臟是人體合成膽固醇的關鍵器官,而他汀的作用正是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服用他汀後,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一過性轉氨酶輕度升高,多數情況下無需停藥。若轉氨酶超過正常範圍上限的三倍,則應暫停服藥,停藥後轉氨酶通常可恢復正常。在我國,脂肪肝較爲常見,常伴有轉氨酶輕度升高,這類患者若需服用他汀類藥物,仍可使用,但活動性或急性期肝炎/肝病患者不宜服用。

3、新發糖尿病:多見於糖尿病易感人羣,如肥胖、代謝綜合徵、糖耐量異常的患者,且與他汀劑量過大有關。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雖可能導致少數患者新發糖尿病,但每減少一例新發糖尿病,可顯著降低9例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且糖尿病病情通常可控。

若服用某類他汀類藥物出現副作用,能否改用其他他汀類藥物

當服用特定他汀類藥物出現副作用時,是否還能繼續使用他汀類藥物?答案是肯定的。可以考慮更換他汀類藥物的種類,並從低劑量起步,逐步調整至適宜劑量。

服用他汀藥物後血脂仍未達標該如何應對

首先,需審視所服用的他汀類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同時綜合評估患者的臨牀狀況及合併用藥情況。若在採用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後血脂仍不達標,則應考慮聯合治療方案,如聯合使用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和(或)PCSK9 抑制劑。

服用他汀藥物注意事項

1、嚴格遵醫囑用藥:使用他汀類藥物時,務必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包括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等方面的規定。同時,在用藥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的血脂變化,並留意可能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

2、定期監測肝功能:鑑於他汀類藥物可能引發肝功能異常,因此在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查肝功能指標(如轉氨酶等),以觀察其波動情況。

3、注意藥物相互作用:他汀類藥物可能與其它藥物產生相互作用,故在聯合用藥時,應謹慎選擇藥物種類並適時調整劑量,以預防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他汀類藥物作爲降血脂治療的首選藥物,不僅在降低膽固醇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得到廣泛應用,而且經過多年的臨牀驗證,其安全性已獲廣泛認可。這類藥物通過抑制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有效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從而顯著降低心血管風險。然而,在使用他汀類藥物時,也需關注相關注意事項,以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和治療效果。

作者:浦東新區中醫醫院藥劑科 王駿主管藥師

審覈者:浦東新區中醫醫院藥劑科 潘菊香主任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