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引領 醫路向前丨老年人的“心”事這樣應對

爲推進衛生健康事業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爲中心”轉變,黃浦區加強區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建設,建立了由29個學科的專家組成的強大科普團隊。近日,由黃浦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黃浦區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主辦,黃浦區健康促進中心承辦,黃浦區融媒體中心協辦的“科普引領,醫路向前”系列科普欄目,將專業的醫學知識轉化爲通俗易懂的科普內容,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本次邀請到的專家爲上海市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曹愛愛,她將在重陽節到來之際與大家分享老年人該如何調節焦慮與抑鬱的情緒。

在人生的金秋季節,老年人本應享受着歲月的寧靜與安詳,但往往,一些看不見的情緒波瀾——焦慮與抑鬱,卻悄悄地在他們的生活中泛起漣漪。這些情緒問題,不同於年輕人常有的直接表達,它們更傾向於以軀體症狀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周圍的人難以察覺,也讓老年人自己倍感困擾。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聊聊老年人焦慮與抑鬱的那些“身體語言”,以及我們該如何應對。

當我們看到家中的老人突然變得坐立不安,眉頭緊鎖,彷彿心中藏有千斤重擔,這可能就是焦慮在作祟。但焦慮並不總是以心情煩躁爲唯一表現,它還會通過各種軀體症狀來“說話”。比如,老人可能會頻繁地說自己頭痛、胸悶、心悸,甚至感覺喉嚨被卡住了一樣難受。這些看似是身體上的問題,實則是焦慮情緒在身體上的投射。此外,焦慮還會讓老人的消化系統“罷工”,比如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晚上,他們可能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或者即使睡着了也極易驚醒。

相比之下,抑鬱則更像是一位穿着隱形斗篷的訪客,悄無聲息地侵擾着老年人的生活。它不會大聲宣告自己的到來,而是選擇以一系列細微而持久的軀體變化作爲信號。你可能發現,原本愛笑的奶奶變得沉默寡言,對周圍的事物失去了興趣。她的胃口變差了,體重在不經意間減輕,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晚上,她早早地躺在牀上,卻怎麼也睡不着,或者天還沒亮就醒來,再也無法入睡。更令人擔憂的是,抑鬱還會讓老人感到全身不適,這裡疼那裡痛,但去醫院檢查卻又查不出什麼大問題。

三、背後的故事:

爲何焦慮與抑鬱偏愛老年人?

老年人之所以更容易受到焦慮與抑鬱的困擾,原因是多方面的。隨着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衰退、慢性疾病的困擾以及社會角色的轉變,都會給老年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退休後的空虛感、喪偶或親友離世的悲痛、經濟上的不安全感等,都可能成爲誘發焦慮與抑鬱的導火索。此外,老年人不善於表達情緒,當他們在面對這些情緒問題時,往往更傾向於通過軀體症狀來表達自己的不適。

面對老年人的焦慮與抑鬱,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和關愛。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應對策略:

1. 傾聽與陪伴:多花時間陪伴老人,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關愛和支持。不要輕視他們的“小毛病”,因爲那可能是他們表達內心痛苦的方式。

2. 鼓勵活動與交流:鼓勵老人蔘加一些適合自己的活動,如散步、太極、八段錦、園藝等,這些活動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增加社交機會,緩解孤獨感。參加社區老年大學,學習一門技能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同時增加與人交流的機會。同時,也要鼓勵老人多與親朋好友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

3. 健康飲食與作息:幫助老人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保證營養均衡和充足的睡眠。這對改善情緒、增強體質都有很大的幫助。

4.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老人的焦慮與抑鬱症狀持續存在且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應及時帶他們就醫,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治療。醫生會根據老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5. 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作爲家人,我們要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幸福。通過共同努力,我們可以幫助老人克服焦慮與抑鬱的困擾,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總之,老年人的焦慮與抑鬱問題不容忽視。作爲他們的親人和社會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夠安享晚年、笑對人生。

記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編輯 / 張姍

圖片 / 網絡

製圖 / 蔡嵩麟

1. “費德勒,你可以陪我打網球嗎?”網壇傳奇助力中國少年夢想起航

2. 11個國家的頂尖演出團隊齊聚,呈現“指尖行走的世界”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