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堂 | 大愛無私獻病患——王振義

科堂YA說科學家的故事

值此慶祝建黨100週年之際,科堂推出科堂YA說科學家故事之——「獻禮建黨100週年」特輯,每隔週週五,YAYA介紹一位新中國卓越科學家的故事,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腳步,感受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成爲引領發展的時代之光;感受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突飛猛進給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偉大變遷。請大家記得來關注我YA!

癌症誘導分化第一人

王振義

大家好,現在是科堂YA講故事時間!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科學家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血液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

他開創了白血病和腫瘤的誘導分化療法,在世界上首次攻克了最兇險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白血病,在癌症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01

爲國分憂 戰場立功

自7歲那年看到奶奶因傷寒去世,王振義便萌發了學醫的念頭。1948年王振義畢業於震旦大學醫學系,並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在廣慈醫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前身)工作的機會。1953年,兩次報名後他如願參加了抗美援朝醫療隊,來到了黑龍江省勃利縣後方醫院參加會診。在那裡,60餘名志願軍戰士集體出現了咯血、頭痛等症狀,被初步診斷爲結核性腦膜炎。但是,29歲的王振義指出,結核性腦膜炎並非傳染病,如果是這種病,爲什麼60餘人會同時患病?他想起,曾在醫學書裡看到過一種肺吸蟲病,與戰士們的病狀極爲相似。當地醫生從未聽說過這種病,他們把病人咳出的血痰拿到顯微鏡下觀察,果然發現了蟲卵,證實了王振義的判斷,這一診斷幫助整個部隊和醫院及時治癒了一大批患病的戰士。王振義因此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等功。

02

攻克危症 不謀私利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最爲兇險、病情惡化最快、致死率最高的一種白血病。這讓王振義感到很痛心。不被當時世界主流的化療療法束縛,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全世界首創的想法——用誘導分化的理論讓癌細胞改邪歸正。在瑞金醫院一間四五平米的小房間裡,歷經八年的奮鬥和探索,嘗試了無數種方法,測試了無數種藥品,王振義最終發現全反式維甲酸可以在體外將M3細胞誘導分化爲正常細胞。並於1985年首次在一名5歲女童身上試用成功,成爲世界公認的誘導分化理論首個成功案例。而在找到“特效藥”後,他並沒有爲全反式維甲酸申請專利,而是樸實的希望能讓全世界所有的患者都用的起這種藥。“我發現了這個藥以後,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夠有更多的病人得救,沒有去算過會有多少錢,也沒有算過給我多少錢。”此後,王振義和學生陳竺、陳賽娟又一起創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療方法,使得這曾經最爲兇險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從10%提高到97%以上,成爲第一個可被治癒的白血病。該成果被譽爲“上海方案”,並被國際權威指南指定作爲一線經典治療方案,還被譽爲“新中國對世界醫學的八大貢獻”之一。

03

授業育人 學界佳話

王振義是一名本土培養的頂尖學術大家,他深諳醫學科學和醫學教育的真諦,深信愛國就要爲祖國培養出人才,所以他不但自己做出卓越的成就,還創造了“一門四院士”的團隊奇蹟,培育出了陳竺、陳賽娟、陳國強院士。陳國強院士常說起王老師幫他修改碩士研究生論文的整個過程。王老師一遍遍修改,他就一遍遍整理抄寫,王老師先後改了10遍,近二萬字的畢業論文陳國強抄了10遍。正是導師的言傳身教,激勵着他攀登更高更險的醫學高峰。而王振義每次都堅持把自己的學生列爲論文的第一、第二作者,把自己排在最後,甚至不參加署名,目的是讓年輕的研究骨幹承擔更大責任。1996年,王老師將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的位置讓賢給陳竺院士。

在上海瑞金醫院血液科,王振義自創了一種“開卷考試”。考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瑞金醫院血液科的臨牀醫生們來當考官,每週一將他們在臨牀中遇到的難度最高的病例交給王振義,由他在接下來的三天上網“開卷”查閱中外文獻,每週四交出關於病因、臨牀表現、國際最新治療辦法及效果等的“答卷”。這個“開卷考試”始於2001年。他最看重的目的是激勵年輕人,他說:“爲人師表,我不能老拿舊知識去糊弄年輕人。讓他們看到我的學問在不斷上進,他們也會受到激勵,不斷學習。”大家都說這是王院士對青年醫師最無私的奉獻。

“愛國,首先就要愛自己的事業,我這一輩子看好了一種病,而我最遺憾的是隻看了這一種病,還有很多病沒有攻克,希望我們每個醫生都要不斷學習和創新,更好地爲病人服務。”

——王振義

王振義生平事蹟

1924年,出生於上海。

1948年,從震旦大學醫學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留在廣慈醫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前身)擔任住院醫師。

1952年,開始從事血液學研究。

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並榮立二等功。

1954年起,從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

1978年,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成爲王振義的研究重點之一。

1983年,用全反式維甲酸這種藥進行試驗,在顯微鏡下觀察“急性早幼粒細胞”在“全反式維甲酸”的作用下,順利分化成正常細胞。一年後,這種分化誘導效果確認無疑。

1986年,用獨創的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法救治了首例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同年,24位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療並好轉。後又創新“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療方法。

201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9年,獲得“2018年度最美醫生”稱號。

編輯 / 黃騫文

資料 / 黃浦科協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