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產生塑膠微粒恐傳播新冠病毒? 專家這樣回覆
公衛學者指出,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證實「口罩降解的塑膠微粒考作爲病毒傳播途徑」。(王家瑜攝)
新冠疫情以來,戴口罩成爲例行公事。近期有研究指出,口罩降解會產生懸浮空氣中的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可能會傳播新冠病毒,但公衛學者認爲,口罩要降解成塑膠微粒,需要很長的時間和環境壓力,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證實「口罩降解的塑膠微粒考作爲病毒傳播途徑」,提醒民衆不需過度或延伸解讀。
一篇刊登在《Cell》子期刊《iScience》的文獻回顧報告顯示,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和奈米塑膠(nanoplastics)會增加新冠病毒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傳播等潛在可能性;另一篇是來自《Environmental Pollution》的研究報告觀察到,南美洲的一家大型醫療中心發現懸浮在空氣中的塑膠微粒可檢測到新冠病毒的RNA,推論塑膠微粒可能產生自醫療廢棄物的處置不當。
臺灣科技媒體中心(SMC)指出,上述研究並無直接觀察到,口罩直接降解併產生附着新冠病毒的塑膠微粒,實際也未驗證病毒的活性、感染力等;目前仍無直接證據可證實,口罩產生的塑膠微粒會作爲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公共衛生學科教授莊凱任指出,口罩降解成塑膠微粒的可能性是有的,但需要多長的時間和什麼條件的環境壓力,都需要更多研究才能驗證,並不是說「因爲口罩上有病毒,它就會很快降解成帶有病毒的塑膠微粒,然後傳播並感染」。
莊凱任提醒,民衆在日常生活環境中不須擔心感染到口罩產生帶有病毒的塑膠微粒。整體來說,這兩篇研究只驗證了一件事:在處理醫療廢棄物的工作人員,包含在清潔、焚化前處置任一環節的人員,都應穿戴完善並符合新冠肺炎感染照護的防護裝備,因爲在處理醫療廢棄物的過程中,可能會處在高密度下的病毒。
至於一般民衆,只要做好個人衛生習慣,例如摸完東西不要再碰口鼻、回到家洗手再吃東西等,就能避免大部分被傳染的風險。莊凱任補充說明,若民衆還是很擔心,可以回到家後在門口集中使用過的口罩,包覆好後再丟棄;根據過去研究調查,空氣中可能隨時充斥着新冠病毒的顆粒,但人們並不會因此感染,因爲這些病毒顆粒數量少、濃度低以外,且幾乎已經失去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