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牽手”,“好鄰居”變爲“合夥人”

近年來,滁州市始終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爲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以“融圈進羣”爲方向,以省際毗鄰地區和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建設爲重點,創新合作機制,借東風、搭平臺、促合作,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等方面深化融合,推動“好鄰居”變爲“合夥人”。

創新合作機制

一體化顯成效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中新蘇滁高新區的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輛輛AGV智能運輸小車來回穿梭,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一個個自動化機械手臂上下揮舞,一批批太陽能電池面板有序下線……

“以前這種車間需要600多位工人,我們通過滁州與蘇州兩地牽線搭橋,公司引入一支以院士領銜的行業一流技術研發和運營團隊,不斷進行智能化技術改進,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目前該車間只需要200人。”旭合科技副總經理任軍利告訴記者,企業目前電池量產效率突破26%,處於行業前列,預計今年公司可實現產值近40億元。

作爲蘇州工業園區走出江蘇省實行市場化合作共建的第一個開發園區,中新蘇滁高新區以“開發公司+管委會”的雙主體運營模式,讓蘇滁兩地通過市場化、股份制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

據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馬暉介紹,園區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500億元,累計引進項目341個、75%來自滬蘇浙地區,協議引進資金985億元,國內外上市公司投資企業42個,世界500強投資企業8個,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項目66個。

近年來,滁州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探索建立與滬蘇浙地區跨區域產業轉移、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合作的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探索“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成立寧滁新型功能區管委會,用好寧滁結對合作幫扶機制,建立健全“領導小組+管委會+開發主體”管理運作機制,與長三角其他地區共繪“一張藍圖”,共同編制規劃20餘個,努力實現一張圖規劃、一盤棋推進、一體化管理,在全域推進毗鄰地區跨界合作,一處處“試驗田”熱潮涌動。

“一體化不是簡單的‘1+1=2’,而是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滁州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樊紅兵告訴記者,滁州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其中頂山—汊河、浦口—南譙2個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率先突破,寧滁兩市簽署共同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1+2”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成立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協調、推進、保障等10項工作機制。

天長—六合、明光—盱眙兩個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多點發力,一大批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鳳陽省際合作園區、江寧—明光合作產業園、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定遠合作產業園等在滁州揭牌。滁州頂格成立領導小組、專班專人專職推進合作園區建設,已簽約項目43個、總投資超248億元。此外,依託合肥都市圈輻射帶動,共建合滁定遠、全椒兩個合作園區,串起了滁州發展的“聚能環”。

深化產業協同

共同體促發展

在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的南譙浦口共建合作園區,由南京落戶的華瑞微電子IDM芯片生產線正加快釋放產能。

“當時企業正處於從設計公司轉向生產銷售一體化的關鍵發展階段,而南譙、浦口剛剛敲定產業園區共建合作協議,區位和產業都正好匹配。經由浦口區大力推薦並積極牽線,我們成功入駐產業園,成爲滁州市第一個晶圓製造項目、南譙浦口合作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華瑞微電子公司總經辦主任姜雨琦告訴記者,這種模式節省了雙方互信成本,加快了推進速度。

該公司自2022年投產後,持續加註投資,產能穩定攀升,目前投資總額10多億元,已擁有28臺光刻機設備。預計到今年底,月產達到10萬片。

聚焦南京江北新區“兩城一中心”發展定位、產業集聚及技術創新優勢,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憑藉自身資源稟賦、空間廣闊等優勢,甘當產業配角,着力建設南京產業的“協作區”“承接地”。

在市場運作方面,南京江北新區與來安縣按6∶4比例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寧安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南譙區與浦口區按8∶2比例共同出資5億元成立南浦合作開發有限公司,共建合作產業園,首期資金已全部投入園區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並共同發起設立規模20億元的南京都市圈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子基金、10億元新能源產業基金、10億元理想產業發展基金等,以“基金+招商”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功能區建設。

“合作園區採取‘浦口推薦、聯合招商、共同研判、產業協同’機制,南譙和浦口按8∶2佔股,對浦口高新區引入合作園區的項目稅收區級留成部分按照7∶3分成。”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合作交流局局長張汶華告訴記者,兩地將南浦合作產業園納入南京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集羣規劃建設區。目前,合作產業園區已建成3期共37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正推進4期建設,共入駐企業9家,協議總投資36億元,3家企業已投產。

滁州市複製推廣新型功能區合作模式,推動東部大江北協同發展區和西部大工業基地與南京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推進毗鄰南京江北新區扇形區域率先整體融合、功能互補和協同發展。天長—六合新型功能區起步區17平方公里已建成8平方公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天長市建設金牛湖校區,與主校區實行師資、管理、制度、教學“四個一體化”,6000名學生已入學。明光—盱眙新型功能區依託兩地共有的佔全球50%儲量的高品質凹凸棒礦產資源,積極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合作、生態環保、社會治理等一體化發展,明光片區已入駐企業24家、投產18家。

營造最優環境

強服務助企業

總部在浙江的亞芯微電子2021年底入駐南譙浦口共建合作園區標準化廠房,2022年9月投產,當年就實現產值1000萬元,2023年實現產值6000萬元,預計今年產值達1.5億元。

“公司快速發展得益於滁州產業、人才、區位優勢及優良的營商環境。”安徽亞芯微電子總經理秦章森對記者說,滁州及周邊區域已形成半導體產業集羣,配套能力強,工廠建設在這裡,既緊鄰南京、滁州等地客戶,還可以搭乘同類型企業“順風車”,在冷凍車送料、特種氣體運輸等方面分攤成本。此外,滁州小家電等產業對芯片有需求,企業可以進一步挖掘市場。

據秦章森介紹,廠房是地方政府建設的,企業拎包入住。剛來的時候,園區建設還沒結束,當地特事特辦,允許企業先裝修廠房趕工期,後續再補上各類手續。此外,園區工作人員還駐點服務,解決建設、生產中各類問題,甚至牽線搭橋幫助對接銷售和原材料供應。

爲強化全要素保障、營造優質營商環境,浦口—南譙新型功能區內“標準地”出讓前,政府即完成“七通一平”配套服務,針對不同項目、不同進度、不同建設要求,建立區級領導聯繫幫扶、重點項目專班、推進調度等精準幫辦機制。

園區會同企業,共同編制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同步完成項目施工圖編制,報送圖審、消防和人防審查工作,將項目規劃設計工作前置,較傳統做法辦理時間縮短約45天。同時,實行全程代辦證件和承諾審批、容缺審批,項目開工所需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登記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全部由園區線上代辦,將原先短則一週、長則數月辦理完成的工作,精簡爲當天全部完成,實現拿地即開工。

頂山—汊河新型功能區實行“一項目一專班”幫辦服務機制、“24小時不打烊”問題會商制,積極運用“重點項目直通車”政務服務,緊跟項目簽約、開工、竣工到投產的全過程,當好項目落地、企業發展的“店小二”。來安縣還在汊河片區啓用行政二號章,整合稅務、不動產登記、企業服務等功能,實現“汊河事汊河辦”,確保材料齊全的辦事者“最多跑一次”。

中新蘇滁高新區參照蘇州工業園模式,三方合作共建蘇滁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上線運行了線上企業服務平臺,通過搭建“政策計算器”“企業服務超市”,爲企業進行精準畫像、智能匹配,實現政策找“企”、個性定製。目前,企業服務超市已入駐第三方中介機構109家、金融機構16家,上線各類金融產品78項;開發上線“園區e貸”金融項目,已爲1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10億元授信額度。(記者 羅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