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2900%!2萬股民嗨了,機會來了?

大博醫療(002901.SZ)徹底爆了。

1月13日,9.99%漲停;1月14日,+5.84%;1月15日,+3.3%;1月16日,-2.26%;1月17日,+3.56%。過去5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20%。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根據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淨利潤3.5億元-3.9億元,同比增長493.5%-561.33%;扣非淨利潤2.8億元-3.2億元,同比增長2552.75%-2931.71%。

注意,最大飆升29倍!

作爲上一輪牛市的明星公司,短短一年時間暴漲近5倍,但在集採的打擊下股價暴跌又超過80%。所以,站在新一輪的業績起點,這會是巨大機會嗎?

咱們從公司的經營業績說起。

大博醫療的主營業務是骨科醫療器械耗材的生產、研發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創傷類耗材、脊柱類耗材、關節類耗材以及微創外科類耗材、口腔種植耗材等等。

注意,以上產品,屬於是集採的重災區。

這也是爲什麼,從2022年開始大博醫療的盈利能力迅速惡化。

2022年,大博醫療淨利潤暴跌86.25%,驟降至9256萬元;2023年,進一步下滑至5897萬元,同比下滑36.28%。

但是,就在大家認爲將進一步下滑,甚至發生虧損時候,大博醫療的盈利能力大幅好轉。

取中位值計算,2024年Q1至Q4,大博醫療淨利潤分別爲6173萬元、7652萬元、1.01億元和1.3億元,逐季度明顯改善。尤其需要強調的是,考慮到此前兩年四季度的淨利潤均爲負數,大博醫療重新回到了增長的軌道。

那麼問題就來了,大博醫療是如何擺脫泥潭的?

首先,跟2021年和2022年不同,在經歷了兩年的大幅降價後,2023年骨科類醫療器械集採已經趨於溫和。2024年第三季度,大博醫療的毛利率爲71.24%,同比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

其次,集採之下,國產替代在真實發生。以人工關節爲例,集採之前國產品牌佔比只有30%,2021年第一次集採時提高至53%左右,首次超過進口品牌,2023年進一步提升至68%。

也就是說,以大博醫療爲代表的國產品牌,正在不斷吞噬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使得盈利能力回暖。

但是注意,大博醫療盈利能力的改善,不單單歸結於外部因素。

就拿2024年前三季度來說,大博醫療淨利潤同比增速145.5%,但是,同行公司威高骨科(688161.SH),淨利潤增速是34.66%;另外像凱利泰(300326.SZ)和春立醫療,同比下滑仍在50%以上,繼續惡化。

這麼說吧,盈利能力改善的背後,更多靠的是公司的努力。

第一,公司產品線豐富,除了骨科之外,大博醫療還佈局了微創外科、齒科、神經外科等領域。2024年上半年,微創外科類和神經外科類產品的營收增速分別是36.67%和58.42%,齒科類產品營收增速是84.93%。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產品創新,不斷拓寬銷售渠道,爲公司創造新的增長點。

第二,持續性的研發投入,公司的創新能力。2021年至2023年,大博醫療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67億元、2.57億元和2.85億元,研發費用率在15%以上。

2022年,大博醫療開發的髓內釘導航系統,打破了進口壟斷局面;2024年,新推出的3D打印PEEK椎間融合器,是國內第一款基於3D打印聚合物的多孔椎間融合器。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靠創新啃硬骨頭。

最後說說實控人的股權。

儘管說,在2023年下半年的時候,大博醫療實控人發生過減持,但是,減持比例並不算大。另外,在2021年和2022年股價下跌最慘的時候,實控人並未發生減持;截至目前,林志雄和林志軍的持股比例合計是83.6%,股權可以說是高度集中。

要知道,實控人即便減持一半的股份,也絲毫不會影響對公司的控制權。從這個角度說,實控人對公司前景充滿信心,而不是爲了割韭菜。

大家覺得,靠着公司自身的努力,疊加我國老齡人口越來越多、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背景,大博醫療的前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