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莿桐找Sandy 帶你認識地方農產 田間實拍短影音 農會盼導流帶人帶貨
張鈺萱在田間做脆瓜料理並拍攝成短影音,讓觀衆瞭解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進而推動農產品銷售。
張鈺萱
主要經營平臺:「來莿桐找Sandy」FB追蹤數2.1萬人、自然觀看數600萬
代表作:短影音「當季酪梨新吃法」、「新青安貸了很心安」
【 撰文╱吳秉容 攝影╱薛穎琦 】
「來莿桐找Sandy」,農會總幹事搖身成爲網紅。雲林縣莿桐鄉農會總幹事張鈺萱,以「帽子是農夫必備,白襯衫是CEO標配」穿着走入田間,彎腰種蒜頭、絲瓜園裡現炒絲瓜,或是駕駛割稻機收割,今(2024)年6月底透過臉書60秒短影音介紹,快速圈粉,進而將流量化爲金流,創造農會、農民收益。
「今天來教大家怎麼做脆瓜,使用長不大的小黃瓜格外品比較脆,做起來更好吃。」身穿白襯衫、頭戴草帽的張鈺萱帶領《豐年》記者,重現平常拍攝短影音的過程,直接在當地永珍農場小黃瓜田間「開伙」做料理。「小黃瓜切1.5公分,這樣纔會有口感」、「醋、醬油、糖,一定要薄鹽醬油纔不死鹹」、「第一個泡泡出現就要撈起來,滾了就不脆」在與掌鏡「操盤手」問答互動中,張鈺萱於鏡頭前一邊說着料理秘訣,手上動作也不間斷,將兩臺斤厚切小黃瓜放入炒鍋中,接着倒入各一碗薄鹽醬油、臺糖甘蔗糖與白醋,用中小火不斷翻攪、浸漬,待鍋中冒出第一個氣泡即停火、降溫、裝罐一氣呵成。
無須昂貴的器材設備,僅用簡易攜帶式瓦斯爐、廚房常見炒菜鍋、連降溫工具都是採收車上附帶的電風扇,加上新鮮現採小黃瓜,就在田間完成吸睛的料理短片。從今年6月25日起於臉書「來莿桐找Sandy」陸續上架短影音影片,至今僅僅3個月在Facebook(FB)臉書社羣平臺總自然觀看數即破600萬、追蹤者數超過2.1萬,張鈺萱指出,走進田間拍攝能創造真實的連結吸引關注,「教愈多料理、愈多人想做、小黃瓜需求量就會愈高」,影片最後會附上臉書「莿桐田田圈」網購平臺連結,今天上架影片所介紹的農產品,隔天就會開放訂購,將流量轉爲金流的數位行銷模式,成功爲農會、農民創造獲利。
張鈺萱示範烹製脆瓜,將醃製入味的小黃瓜撈起,靜置放涼後裝罐放入冰箱3天即可享用。
從農業文創跨域數位行銷 嘗試短影音推播莿桐
3個多月前才投入轉戰FB短影音的張鈺萱,在此之前,已經擔任了17年的農會總幹事,主要致力於農業文創與農業美學的推廣。她回憶,就任當時莿桐鄉農會只有蒜頭精一項產品,「我上任那年中秋節,信心滿滿想要賣楊桃禮盒」,因此上網找了一位年輕設計師,並請書法家題字,設計出簡約風楊桃禮盒,一推出1萬多盒禮盒就迅速售罄。
此後張鈺萱帶領農會逐步開發新產品,包括「莿桐說的蒜」、「豆豆鮮生」、「大美人楊桃」、「田美學」,以及近期推出的「雲林都知稻」等系列產品,並透過農會官網、超商電商及農會超市等通路販售;然而,隨着品項的增加,以及客羣的定型與上架費的限制,張鈺萱也不斷思索,如何將農產品推廣給更多人,從兩年前開始觀察數位潮流,發覺短影音能在最短時間吸引最多關注目光,決定嘗試用短影音行銷農產品。
準備的過程中不斷刷TikTok、上網搜尋做功課,甚至帶着農會成員上課學習,最後決定由張鈺萱企劃拍攝內容,找專業團隊操刀拍攝與剪輯,定位從莿桐出發介紹當季作物,再往外延伸至雲林,如斗六文旦、林內鳳梨,以及在地餐廳小吃與風景人文等;張鈺萱表示,她介紹的皆爲自己熟悉的農民作物與餐廳飲食,「都是我們莿桐具代表性的」,絕不會隨意推薦,「我希望我的故鄉能被更多人看見。」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