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將「四個堅持」列入黨綱之利弊

(圖/本報系資料照)

近日民進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提出勿「疑美論」,顯然無法化解美方「疑賴論」;爲進一步化解美方對賴過往宣稱「務實的臺獨工作者」疑慮,賴擬將總統蔡英文的「四個堅持」納入民進黨綱,鋪平賴競選2024年總統大選的關鍵阻礙。

蔡英文總統於110年雙十國慶大會,發表國慶演說提出「四個堅持」:即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臺灣人民的意志;並宣稱這「四個堅持」,是臺灣人民給民進黨底線,也是最大公約數。其中「兩岸互不隸屬論」爲其核心內容,被視爲是現實描述,而非法律定位。相對於既往透過前外交部長李大維提出「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前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提出「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所謂「兩岸互不隸屬論」被批判且歸納爲「新兩國論」。

然而,相對蔡英文所揭櫫較爲溫和中間路線,賴清德卻倡議「務實臺獨」及制憲時刻到來、聲稱要變更大中國憲政體制,其兩岸路線及憲改主張顯得相對激進。現賴清德爲競選總統,不得不尋求戰略上退卻,提出「新中間路線」,顯示繼承蔡英文兩岸路線,既有降低兩岸敵對的意涵,也有安撫美國「疑賴論」的動機更有拉攏中間選民目的。藉此降低「務實臺獨」及變革大中國體制憲法訴求,所帶來「改變現狀」的不確定性,此固然追求選票極大化目標,但卻難以重啓兩岸協商及不易化解兩岸政治僵局。

值得思考是,若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主張,遵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四個堅持」(兩岸互不隸屬論),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呼籲兩岸進行有意義對話、建設性對話,尚無法解開兩岸僵局及重啓對話,那麼賴清德主張「務實臺獨」更冒進、更趨近於「變更現狀」,則更難以促進兩岸和平穩定框架建立,恐兩岸關係只會惡性循環。

惟從既往賴清德的兩岸路線及論述檢視,並非毫無彈性及鐵板一塊,其主張可以「上限」是具有「統合論」意涵德國統一模式,賴曾宣稱德國統一纔是真正統一、德國總理來自東德;倡議「親中愛臺」、兩岸共同合作防治疫情;尊重泛藍執政縣市以「九二共識」,進行兩岸城市交流;九合一敗選後倡議「和平保臺」,試圖替換「抗中保臺」路線。至於「下限」則是主張務實臺獨、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儘管激進獨派及大佬在政治上支持賴清德,但賴清德依然宣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必另行宣佈獨立及變更國號。

賴清德若將「四個堅持」納入黨綱,尤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將《臺灣前途決議文》內涵進一步「黨綱化」。根據民進黨的解釋決議文效力等於黨綱,「四個堅持」本身源自《臺灣前途決議文》,將「四個堅持」中尤其「兩岸互不隸屬論」列入黨綱,具有重新確立決議文有關中華民國與臺澎金馬定位關係,限縮中華民國主權所及領域,實質上等於有效管轄權區域。

這在政治意涵上,賴清德秉持「蔡規賴隨」精神,未來其一旦執政將不會偏離蔡英文兩岸路線。同時,也向美國保證賴清德主政後,不會以臺獨路線、變更現狀挑釁大陸,以符合美國不支持臺獨及反臺獨的兩岸政策宣稱。

據此以論,賴清德爲在2024年總統大選取勝,如果不在兩岸領土及主權有所變更,保持兩岸重疊模糊性,則其對兩岸關係衝擊相對少、效益佳。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