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沒搞清公廣集團的問題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清德提出的文化政見,終於提到了公廣集團的改善,他抓到了一些重點,但仍是人云亦云。

賴清德表示,公廣集團的確在法律上因當年考量不足,沒辦法適應新時代需求,未來會積極改善,使其可以承擔更廣大的國家責任。他的話讓人嚇出了一身冷汗,因爲目前政府每年以十數億元的預算,已培養出一個帶有綠色的公廣,若未來改善,是要其承擔更廣大的國家責任,那豈不是要在臺灣建立一個國家電視集團,每天爲政府搽脂抹粉,與當年民進黨倡導的「黨政軍退出媒體」精神大相逕庭,怎麼民進黨的傳播政策,走回了老路?

40年前,在臺灣籌建公共電視臺,就是一個錯誤的政策。

公共電視最基本的理想,就是不要國家預算,以免變成政府的傳聲筒。同時也不要商業廣告,以免受到資方及商業化的控制。但是目前臺灣的公視,在去除商業廣告之後,經費完全仰賴政府預算,及政府專案的補助,成爲政府豢養之下的寄生蟲,怎不教人心驚及恐懼?

公共電視最有名的案例是英國的BBC、及日本的NHK。

英國的BBC是在1922年創立,先是廣播服務,1936年開始了電視傳送。

日本的NHK是在1924年起的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地的廣播節目開始,後來成爲全國的廣播電臺,而在1953年起纔開始有了電視服務。

從英、日兩國的公廣集團背景來看,當年都是?道較少,需要有公廣的財務背景,及優質的播出水平,才應運而生的公共廣播及電視系統。

但是臺灣的公共電視是在1998年纔開始播出的,當時的廣電環境是廣播電臺多如牛毛,播出水平良莠不齊。而那時電視服務除原有的臺視、中視、華視之外,剛剛又增加了民視的加入。其時又逢非法的「第四臺」竄起,隨後進入了有線電視時代,頻道數量隨着科技的進步大量增加,實在已無成立公視的必要和空間。

英國BBC和日本NHK的經費來源,是靠電視的執照費和收視費,不靠政府的預算,所以不受政府的支配和影響。

英國BBC到去年爲止,其全年經費53億的71%,都來自民衆的電視執照費。日本NHK近年的經費,有80%以上是來自民間的收視費。

而臺灣公視目前每年經費在15億左右,但90%是來政府的預算補助。所以臺灣公視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改善的問題,而是存廢的問題!

廢除公視後會面臨員工資遣,及公視員工未來生計問題,其實用每年政府的預算,輔導他們繼續在文化傳播領域中,從事創新和發展的工作,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