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臺獨三段論 藍營需突圍

(圖/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副總統賴清德接受外媒專訪,記者問他對於正式獨立是否有藍圖?他表示沒有臺獨路徑圖,也不會宣佈臺獨。這是繼否認臺獨金孫後,再一次試圖減少臺獨標籤對選舉的負面影響。但如果覺得今是昨非,對臺獨有新的看法,賴清德大可廢止民進黨的臺獨黨綱。

爲了選舉,賴清德看似不惜脫去臺獨金孫外衣,事實上他從未放棄臺獨目標,也未曾否認臺獨的正當性,反而是在專訪中提出一套看似邏輯自洽的三段論證。

首先,論證的大前提爲「臺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小前提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得出的結論則是「(臺灣)憲法上的名字就是中華民國」、「臺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沒有宣佈獨立的必要」。論證中,臺獨已是完成式,自然沒有路徑圖。

在賴清德看來,臺獨透過思維上的邏輯論證已大功告成,無須大費周章如民進黨《臺獨黨綱》所揭示的公投制憲建國。這種臺獨不叫務實,而是「存在即合理」的歷史虛無主義,以及理想盡失的極端現實主義。沒有路徑,也就來到歷史的終結。賴清德宣告了臺獨的完成,卻也宣告了臺獨運動的死亡。

歷史上,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在賴清德的三段論證中,臺灣接收了中華民國。既然一箇中國可以各自表述,當然一箇中華民國也可以各自表述。各自表述的中華民國也逐漸被部分藍營媒體人或綠營接受,從賴清德過境美國,僑胞接機手持中華民國國旗和民進黨黨旗,固然突兀,但也顯示就算不是發自內心,但也願意權宜性的接受中華民國。

這種精神勝利法的三段論證當然有重大瑕疵,「臺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及「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雖符合事實感受與民衆認知,問題是臺灣與中華民國的關係爲何?如何產生?臺灣是不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領土及其人民的規範又豈是「互不隸屬」可一語帶過。更不用說兩岸關係及國際局勢的複雜,這樣的自我證道禁得起現實考驗?

這種借殼上市,是罔顧歷史事實與憲政秩序的自我證成,固然是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但十分有效。不但獨派埋單,願意繼續支持賴清德,在兩岸與藍綠政治鬥爭上還有不少好處。民進黨否定內戰結構卻接受了中華民國,中共堅持內戰卻否定中華民國,當中共打壓中華民國時就正中民進黨下懷,不但容易引起臺灣人民同仇敵愾,也擠壓了藍營的論述空間。如果中共或是國民黨都不能或不願把中華民國說清楚,就只能和賴清德在他所製造的迷霧中打轉了。(作者爲大學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