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精神閃耀珠峰腳下
如一盞明燈,照亮前行道路;像一把鑰匙,開啓夢想之門。
4月9日至12日,“西藏工人大思政課”的一場場宣講,將勞動模範和大國工匠的奮鬥事蹟帶到年楚河兩岸,所彰顯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點燃了日喀則市廣大幹部羣衆的追夢熱情,新時代的奮鬥者之歌在珠峰腳下激盪出更磅礴的旋律。
講故事感人至深,勞動光榮的理念叩擊心靈
改革先鋒、全國勞動模範、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公路管理業務主管郭明義——他紮根基層40餘載,20年如一日提前兩小時到崗,發起成立全國性“郭明義愛心團隊”,無償獻血超6萬毫升;
全國勞動模範、大國工匠、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操作師李萬君——他從一名普通焊工成長爲我國高鐵焊接專家,技術攻關150餘項,代表了中國軌道車輛轉向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
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原濟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副支隊長張保國——他25年來一直堅持戰鬥在危險的排爆工作最前沿,用忠誠之魂、血肉之軀爲黨和人民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石油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講總隊首席宣講員、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綜合辦公室主任何德全——他從2006年開始從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傳講解工作,爲人們講述那段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大慶石油會戰歷史;
蘭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黨支部書記、蘭州奔馬出租集團雷鋒車隊理事長蘇彪——他以堅定的“追鋒”信念,組織一羣出租車司機通過車輪把新時代雷鋒精神傳到了蘭州的大街小巷。
在這個暖意融融的春天,勞動模範和大國工匠們走進日喀則、走近幹部職工,用自己的奮鬥經歷、拼搏故事,將“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刻印在聆聽者的心中。
南木林縣第一中學學生白馬曲宗說:“我認真聆聽了勞模的故事,真切懂得了什麼是勞模精神。我將把這種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精神融入學習中,打磨新時代青年學生的工匠擔當。”
講精神生動深刻,模範標杆的形象矗立心間
無償獻血、開遠光燈照亮乘客回家路、歸還乘客丟失的物品、組織“愛心車隊”積極參加學雷鋒志願服務……蘇彪用質樸無華的語言生動詮釋了“服務人民、助人爲樂”的奉獻精神和“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
在吉隆縣宣講專場,人們用一次次掌聲迴應張保國講述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排爆真實故事。“每一次排爆都是與生命的對話,每一次成功都離不開背後的團隊支撐。”張保國的肺腑之言引發全場共鳴,他寄語幹部羣衆:“無論身處何種崗位,只要心懷信念、迎難而上,平凡的堅守終將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磅礴力量。”
從“傳承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到“五把鐵鍬鬧革命”,再到“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定日縣專場,何德全對“鐵人”王進喜和中國石油的故事如數家珍。當提及王進喜帶領工人們人拉肩扛搬運鑽機時,聽衆彷彿目睹了在嚴寒的冰雪世界裡,石油工人們高喊着口號,齊心協力拖拽沉重設備的場景;當講到王進喜勇敢跳入泥漿池中制止井噴的英雄事蹟時,大家更是深受感動,深刻體會到了老一輩石油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我們聽着‘鐵人’王進喜的故事長大,今天通過何德全老師的講述瞭解到更多英雄的事蹟,更進一步理解了鐵人精神,‘鐵人’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加光輝耀眼。”現場一位基層幹部眼含熱淚地說。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榜樣。此刻,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默默耕耘、追求卓越……一個個抽象的詞語,在宣講員們的講述中,漸漸具化成一個個高大而清晰的形象,矗立在廣大幹部職工心間,永不磨滅。
講夢想激昂熱烈,精神信仰的力量引領前進
郭明義復員到鞍鋼後,先後在7個不同的崗位工作:當大型車司機時,創出了全礦單車年產最高產量;任車間團支部書記時,所在支部是鞍鋼紅旗團支部;當宣傳幹事時,一年發表100多篇新聞稿件;搞技術改造時苦學英語,成了讓外國專家認可的翻譯和好友……成績緣何而來?郭明義給出了答案:“有什麼樣的人生選擇,就有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我選擇做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多做有益於人民的事,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他號召所有人:“我們身處新時代,肩負新使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這一理想、信念、信心,纔會有力量、有智慧,有強大的生命力。”
“工匠精神就是用智慧和技能把手中的產品不斷昇華,達到極致,成爲藝術品!”李萬君對工匠精神的解釋言簡意賅,而他踐行工匠精神卻用了整整37年。回憶往昔,爲了攻克“復興號”轉向架焊接難題,他帶領團隊日夜堅守,歷經上萬次試驗,最終成功突破技術壁壘,使我國高鐵轉向架焊接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李萬君用自己的成長經歷鼓勵大家:“無論身處何種崗位,對自己所選定的目標執着地追求,總會有收穫。”
西藏工匠、江孜藏毯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旦增稱來聽完十分感慨:“李萬君成長爲大國工匠的事蹟讓我感觸很深。我們要積極學習工匠精神,進一步發揮自身產業優勢,催生更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
短短4天時間裡,18場以英模事蹟爲教材、將思政教育與職業精神深度融合的“西藏工人大思政課”,爲4000多名日喀則市幹部職工、學生、勞模工匠代表等帶來了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精神的傳遞、一次行動的號召。(馬曉豔)
(參與採寫 平久 達娃 次旦普赤 丹增頓珠 袁梅芹 央珍 邊卓 德慶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