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汽車:選擇和努力一樣重要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4月30日報道 或許沒有人會想到,一個成立不到兩年的新創公司,竟然在新能源皮卡這個如此小衆且冷門的市場中劃出了一個“舒適圈”。

乘聯會公佈的最新消息,4月上半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爲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未來新能源車成爲消費主流已是必然。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搶佔先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抉擇。

因此,對於一個全新品牌來說,賽道的選擇至關重要。

作爲國內第一個開闢純電皮卡賽道的品牌,雷達汽車目前已佔據了我國新能源皮卡市場超六成的市場份額,而這還是在僅有一款車的前提下達成的。

雷達汽車究竟押對了什麼?有哪些其他企業不可複製的優勢?這樣的優勢能否在未來幫助雷達“守江山”?

帶着這些問題,我們決定和吉利雷達CEO凌世權及多位雷達汽車高層聊一聊。

新能源皮卡會成爲下一個發展風口嗎?

顯然,還沒有答案。但我們可以通過“皮卡大戶”——美國的發展經歷來窺得一二。

皮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參數丨圖片)初,二戰結束後,美國的農民和商人需要一種能夠運輸農產品和貨物的車輛,從而誕生了最早的皮卡。

【福特Roadster Pickup Model 】

之後,隨着美國工業的快速發展,皮卡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各大汽車廠商生產的專業皮卡車型也都隨着消費升級而不斷提升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皮卡在美國並不是低端車型,因爲它即滿足了用戶的實用需求,又迎合了用戶對於戶外度假遊玩的需求,是一種追求自由、獨立、冒險的生活態度。

如今,隨着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趨勢的發展,美國皮卡正在開始向新能源方向發展,已經有多款新能源皮卡產品上市或即將上市,如福特F-150 EV、特斯拉Cybertruck、通用悍馬EV等。

說回到中國市場,儘管我國汽車產銷已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產銷總量均突破3000萬,但皮卡的全年總銷量卻只有51.3萬輛,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美國2023年皮卡總銷量則達到了287萬輛,差距明顯。

對此,有權威機構預測,我國皮卡市場在2025年將達到66萬輛,2030年超過百萬輛,其中新能源皮卡的增長將尤爲迅速。

不可否認的是,一直以來,中國消費者對於皮卡一直保留着“工具車”“貨車”等固有印象,這也使得很多追求品牌向上的車企在此前一直對這一市場保留審視、觀望的態度,不敢輕易踏出第一步。

直到特斯拉推出Cybertruck之後,才讓外界意識到,新能源皮卡原來還有如此多的戶外娛樂屬性。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在特斯拉推出Cybertruck的一年前,吉利雷達就已經將新能源皮卡“新物種”雷達RD6送到了用戶身邊。

根據終端上牌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皮卡市場的累計銷量爲7499輛,其中,雷達RD6的累計銷量達到4681輛,牢牢佔據超六成的市場份額。

儘管成績亮眼,但距離凌世權心中設想的目標還有很遠。因爲在他看來,雷達的終極目標是要“技術突破上限、價格打穿底線”。

這句話聽起來有些虛,所以雷達將其具象化了。

2024北京車展前夕,雷達推出了旗下第二款純電超級皮卡——雷達地平線,這款車的推出不僅詮釋了雷達對於“超級皮卡”的全新定義,更讓外界看到了未來純電動皮卡的更多可能。

“傳統皮卡是什麼,哪怕越野皮卡,用戶外場景體驗這個車,都是體驗這個車性能本身,,雷達和其他傳統皮卡不一樣,我們是讓用戶體驗戶外,讓用戶去到想去的地方,用這個車作爲平臺體驗戶外,這是雷達和其他傳統皮卡不一樣的思路。”

凌世權堅信,用戶不是不願意爲新能源皮卡買單,而是隻願爲更好的產品和體驗付費。

“雷達的初心,就是爲戶外用戶打造新能源皮卡全新物種。”

既是新物種,就要有傳統皮卡所不具備的特質。

凌世權曾用四個詞對傳統皮卡的特點做了一個歸納,“多拉慢跑、有操無控、內外翻新、慢速安全”,在他看來,傳統皮卡對舒適性的理解僅停留在內外飾翻新,安全標準與貨車一樣,設計邏輯與“乘用化”背道而馳。

這樣的產品屬性顯然不符合“全新物種”的品牌符號。於是,在剛剛推出的雷達地平線身上,我們看到了“純電四驅、智能物聯平臺、數據中心通信平臺”等不一樣的標籤。

在這一點上,凌世權坦言,要讓雷達擁有戰勝對手的絕對優勢。

“我對新能源車理解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很多傳統新能源把燃油車驅動方式變爲純電或者插混就叫新能源,這個只是新的驅動方式,並不是真的新‘能源’。既然是叫新能源,在戶外這個車就是一個能源平臺。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在戶外工作的時候,如果沒有電,是通過機械,通過人力進行作業,但如果我把電帶進去立馬就進入了電氣化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雷達地平線的21kW全場景放電功能,幾乎相當於兩臺Cybertruck的放電能力。

相關測算顯示,普通家庭的戶外遊玩時,用電需求一般爲3到5kW之間,最大一般也不會超過10kW,這意味着一臺雷達地平線可以讓兩個家庭,在戶外露營中也能擁有舒適的用電體驗。

當然,有了這些還遠遠不夠,雷達開始考慮如何用物聯的方式把智能家居搬到戶外去。

如今的年輕消費羣體可謂是一出生就與網絡信息時代無縫對接,受到即時通信設備、智能化數字產品等影響較大,所以雷達地平線要成爲用戶的信息中樞中心,其網絡覆蓋面積可以達到300平米。

“我們的物聯平臺,同時還是數據中心通信平臺。除物聯、能源之外,和無人機的信息傳輸、衛星通信,也讓在戶外的人和社會的連接非常近。我相信未來在戶外,改變作業生產方式,無人機會帶來一個很好的改變。而無人機在戶外的平臺是什麼?就是新能源皮卡。”

這句話可以簡單理解爲,一個艦隊的戰鬥機再好,也一定要有航母這個超級平臺,凌世權對雷達產品的期待就是要做用戶戶外出行的“航母”。

需要提醒的一點是,爲了留在牌桌上,一場關於智能化的裝備競賽正在車企中打響,所以雖然這是目前雷達最大的優勢,也將成爲其未來最大的挑戰,畢竟,“軟件定義未來”。

“我們這次從營銷大的方向上一定要把雷達先拉回皮卡圈。”

乍一聽這句話似乎有些不明所以,雷達已經做到新能源皮卡第一的位置了,爲什麼還不在皮卡圈?

對此,雷達CMO果鐵夫給出了答案。

“從我們做市場洞察的數據來看,我們發現關注雷達品牌或者雷達產品的人,有相當大比例不是傳統皮卡人羣。從三方數據上看,很多買皮卡的人沒有關注到雷達,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這次從營銷大的方向上一定要把雷達先拉回皮卡圈。”

在果鐵夫看來,雷達的目標市場依然是皮卡市場,中國皮卡市場一年產銷量大約是35萬輛(不含出口),如果作爲一款皮卡產品,連買皮卡的人都沒關注,相當於沒有了基盤。

那麼,爲什麼皮卡用戶沒有關注到雷達?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分析皮卡市場時表示,“目前燃油皮卡仍佔主導,電動皮卡市場則處於培育期。”

鑑於目前皮卡的用車場景主要聚焦於商用,也就是貨運功能,在用戶看來,高負載需要高動力支持,燃油皮卡可以通過發動機轉速調整來換取扭矩,但是電動皮卡扭矩放大有限,因此不是最佳選擇。

敏銳抓住用戶這一顧慮的雷達,開始基於皮卡戶外場景和應用情況去做功能定義和定位,並於今年2月份推出了雷達RD6四驅版車型。

“基於整個大吉利集團的技術積累,我們做了專屬四驅的開發。我們的四驅技術在於純電四驅機械性能和電車性兩個維度,在底盤控制和扭矩控制上,根據場景、附着率、載荷情況,可以實現扭矩、四個輪子精準的控制和調整,保證車行駛的平穩性。而在四驅和一些條件識別上,我們可以識別載荷、爬坡度、一些路況的情況,這些信息都可以輸入到控制系統做一些更智能化的控制。”

在此基礎上,雷達用通過情緒價值的分析爲現有產品定位做了用戶類型的區隔:新經濟人羣和新潮玩人羣。

其中,RD6的定位是“賺錢神車”,“對於要拿你這個車賺錢的人你跟他講別的沒有用,你告訴他你開我的車可以賺更多的錢,更舒服賺更多的錢,這個就是最要的情緒價值。”

而地平線的戶外屬性則更明顯,“對於新潮玩人羣,雷達地平線可以讓你放心玩,各種的玩。”

因此,在北京車展期間,雷達還發布了基於新車打造的智能夜宿路亞車,官方也有趣的將其稱之爲雷達地平線提升戶外趣玩基準線的一次“不帶妝彩排”。

凌世權還透露,未來,雷達還將在動力方面繼續拓寬,推出插混、增程車型,產品方面很快也會推出中大型到全尺寸,而這正是得益於吉利控股集團對於雷達的全力支持。

“我們做新能源皮卡,後面有吉利控股集團的技術,比如說要做增程,吉利的增程技術非常完善。做插混我們雷神動力也是非常完善,做純電,原來有個全球最出名的架構技術也是非常完善。我會在它的基礎上發展皮卡,我相信很多的所謂的新勢力想做三個動力,他沒有這個基礎。”

所以說,雷達的思維就是用打造高端乘用車的標準,去塑造皮卡產品。

打開一條全新的賽道,需要具備三個特質:選對賽道、深耕自己、持續發力,目前來看,雷達做到了。

當然,在我國新能源皮卡還處於起勢階段的當下,雷達汽車所要肩負的不止是彌補品類短板那麼簡單,它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推動新能源皮卡的“商轉乘”,真正讓這一市場由“小衆”變“大衆”。

而隨着長安、比亞迪等一衆入局者的加入,“內卷”之風即將吹入新能源皮卡的賽道,雷達汽車能否守住自己的市場份額,持續領跑,是留給凌世權及其團隊的又一道“論證題”。

畢竟真正想要在新能源皮卡領域持續領先,還得做到“起勢靠吉利,立市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