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普篩、普篩差在哪?李秉穎被問愣了 尬回這句話

感染科權威、臺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資料照/王家瑜攝)

基隆小吃店羣聚延燒,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宣佈將在基隆市實施「類普篩」,不少網友嘲諷指揮中心又創造新名詞,似乎是爲過去堅持不普篩找臺階下。感染科權威、臺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今被問到何爲「類普篩」,他先是納悶錶示「我也不知道」,隨後猜測「可能是不強制所有人去做篩檢」。

國內疫情再起,民衆擔憂恐重演去年5月的慘況。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目前大家都有共識,不能一直追求清零,有些疫情發生是在所難免的,在防疫規範慢慢放鬆之下,大家要習慣有一點疫情。

臺灣近一週新增逾百例本土個案,李秉穎認爲「不算是大爆發」,幾千人才叫做大爆發,但臺灣如果持續下去,確實有可能大爆發,重點在於合理的解封、合理的小規模流行,最重要的是不要影響重症醫療,像是去年5月的疫情「我就覺得有點受不了」,北部病人因爲醫院不夠住,只能往南部送,有些輕症病人在家死亡。

「COVID-19實在很討厭,我們想要跟它共存,可是它又不想跟我們共存。」李秉穎認爲,像是韓國近期也面臨疫情大爆發,每天平均死亡人數是300多人,換算成臺灣是150人,這是很大的負擔。

陳時中昨赴基隆視察疫情,並宣佈將實施「類普篩」,遭外界質疑雙標,爲何去年在雙北疫情嚴重時堅持不實施普篩?李秉穎認爲,過去很多人講普篩,但當時社區沒有疫情,普篩沒有意義,而現在看起來是社區有隱藏的疫情,如果要找到更多病人,就是要普篩,無論有沒有症狀都來做篩檢。

主持人詢問「爲何叫做類普篩,而不是普篩?」李秉穎先是愣了一下回答「我也不知道」,隨後猜測原因可能在於「不強制所有人去做篩檢」,不過他提到,國外有些地方雖說是普篩,但也沒有強制性,例如冰島普篩,民衆去做篩檢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幾十,「你要篩我給你篩,你不篩我也不會給你處罰」。

李秉穎指出,普篩最準確的方式當然是核酸(PCR),但成本高、需要專門人員,而這次基隆類普篩主要是家用快篩試劑,診斷正確性不是那麼高,但是比較方便。他也提醒,如果有感冒症狀,應該直接做PCR篩檢。

基隆確診數目快速增加,如果清明即將到基隆掃墓探親,是否也需要先快篩?李秉穎表示「不必啦!全臺灣到處都有病毒,只是基隆疫情稍微比較嚴重而已,到其他地方都是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