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不知道沒關係 北捷潛盾工法來自「船蟲」
潛盾引進臺灣後,成爲目前北捷隧道主要工法。(翻攝臺北市捷運局臉書)
臺北捷運是國人驕傲,採用專業工法興建的隧道羣,提供列車穿梭自如的活動空間。北捷透過臉書粉專分享,「潛盾工法」是目前捷運隧道的主要工法,而這項工法,竟和200多年前一名法國工程師研究「蛀船蟲」有關。
和明挖覆蓋法相比,利用潛盾施工,可大幅節省時間、交通成本。(翻攝臺北市捷運局臉書)
「蛀船蟲」別名很多,又稱船蟲、船蛆等,牠鑽木啃食的行爲,對早期以木材興建的船隻來說是一大威脅。北捷分享,法籍工程師馬克布魯尼(Marc Isambard Brunel)觀察船蟲利用身體支撐壁面,邊挖邊啃邊排出木屑,讓他靈機一動,於1818年取得潛盾工法專利。
5年後,布魯尼把這項技術應用在倫敦泰晤士河河底隧道工程,就此開啓潛盾世代。臺灣第一條採用潛盾工法完成的捷運隧道,是淡水線臺北車站到臺大醫院站,這段隧道的成功經驗,成了後續捷運工程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一般來說,捷運工程施作市區隧道,以潛盾或明挖覆蓋法爲主,後者顧名思義「土挖起來做好結構後把土蓋回去」,雖然成本低,不過曠日廢時,也易造成交通不便,遇到過河更是沒轍。潛盾技術日趨成熟,已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