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老產品”完成整改,浙商銀行估值修復可期

文|李意安

浙商銀行的“化風險”戰役,終於迎來了里程碑式拐點。

2023年財報顯示,浙商銀行全部理財個案資產本金已完成回表整改;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1,462.61億元,佔理財比重98.04%。同時據浙商銀行人士透露,截至2024年2月末,該行理財存量老產品已全部兌付結清。

理財完成回表,意味着浙商銀行的“化風險”目標已完成關鍵一役。卸下歷史包袱的同時,歷時3年努力後,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亦於去年年底獲批籌建。

資產質量的各類相關數據亦在持續向好。截至2023年末,浙商銀行不良貸款率1.44%,較年初下降0.0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生成率0.89%,較上年下降0.23個百分點;逾期貸款率1.63%,較年初下降0.33個百分點。

隨着“化風險”成效不斷顯現,浙商銀行的風險抵補能力也在持續提升。2023年,撥備覆蓋率較年初上升0.41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比上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比上年末上升0.59個百分點。

01

理財“老產品”清零 資產結構持續優化

2018年4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赫赫有名的“資管新規”。

資產無論在表內還是在表外,都無法改變其本身的風險屬性。而資管新規的目標,就是對銀行的底層資產實現穿透式監管,督促銀行表外資產回表成爲這一政策落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銀行而言,理財回表最大的難度,在於風險充分暴露後的風險資產處置壓力。表外非標資產期限不一、風險不同,加之銀行資本金充足性各異,各家銀行回表步伐也不盡相同。

2023年末,浙商銀行完成了全部理財個案資產本金回表整改。這對浙商銀行而言,屬實不易。距離其大刀闊斧處置不良,推進理財加速回表,不過兩年多的時間。

彼時,浙商銀行對未來的經營戰略和發展目標進行了重新梳理,意識到過往的激進擴張給後續轉型帶來了巨大的負擔,風險出清不僅是未來長期良性增長的必要前提,也是取信資本市場和投資人的基礎,必須不遺餘力徹底卸下長期揹負的表外資產包袱。

2022年初,浙商銀行確立了“化風險、擴營收、穩股價、引戰投”四大戰役目標,並將“化風險”放在了首位。通過現金回收、回表持有、呆賬覈銷等各種方式,加速推進理財個案整改處置。根據回表業務的風險狀況、市場環境、風險緩釋措施等因素制定“一戶一策”,而對於回表不良資產,則通過採取訴訟追索、重組、重整、併購、轉化、覈銷等多種方式精準“拆彈”,最大限度地保證受償率。

以備受外界關注的盾安集團爲例,幫扶和債務化解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金融機構原有的債權通過資產出售、重組、債轉股等方式大部分得到償還,150 億元銀團本息也已清償完畢。預計各金融機構最終存量融資平均受償率大約在 80%以上,全面實現了幫扶初期設定的化解目標。

近兩年的財報數據直觀展現了浙商銀行化解風險的決心:2022年到2023年,該行增提減值準備金額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達到45.27%、40.99%,高於股份行平均水平。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風險化解也非一日之功。尤其在經濟大環境持續承壓的當下,不良的清舊控新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而不良清舊控新之外,浙商銀行也在主動出擊,積極佈局優質賽道,攫取優質信貸資源。

2022年,該行拋出“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的概念,明確未來以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爲壓艙石,平滑經濟週期給銀行經營帶來的波動性,目標是“以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爲壓艙石,打造高質量發展的一流經營體系”。

2023年,浙商銀行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營收佔比超33.02%,較2022 年6月提出之際上升近9個百分點,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營收增速20%,遠超全行營收增速;全年信貸增量的56%投向零售、小貸、供應鏈金融三類小額分散資產,持續挖潛綠色中收和綠色收入。

浙商銀行將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營收、綠色收入和1%以下低成本存款收入統稱爲智慧營收。2023年末智慧營收佔比接近一半(49%),成爲全行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此外,客戶和資產結構的優化顯著降低了該行的負債成本,2023年末存款付息率2.24%,相較2021年6月末降低33個BP。

截至2023年末,浙商銀行的資產總額站上3萬億大關,達3.14萬億元,同比增長19.91%,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與此同時,該行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利潤雙位數增長和營收、利潤雙增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全年營收637.04億元,同比增長4.29%,自2021年6月以來,營收增速已連續 10 個季度居全國性股份行第一;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爲150.48億元,同比增長10.50%,淨利潤增速時隔 4 年重回兩位數增長。

02

經營生態全面導正 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某種程度而言,無論是資產質量的優化還是經營數據的全面向好,都是浙商銀行啓動“內部生態全面導正”的結果呈現,基本可以肯定該行已完成了自我重塑,開始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截至4月9日收盤,浙商銀行開年至今A股漲幅達18.25%,遠超銀行板塊10.8%的表現。然而,資本市場進一步的價值發現,仍需要等待。

一方面,這與銀行股估值的長期低估不無關係。銀行股的估值影響要素衆多:宏觀經濟環境、貨幣政策變量,行業盈利增速等等。當下,全球經濟進入了一種低增長高動盪的週期,國內經濟同樣面臨着不確定性。

十年前,銀行股PE/PB的倍率中位數爲6.81/1.12倍,而截至4月8日,A股上市的銀行股的動態PE/PB的倍率中位數已經下落到5.25/0.52倍左右,估值區間處於絕對的歷史低位,從投資角度而言,安全邊際相當充分。

而從股息率、分紅比例等維度來看,銀行股也表現出了中長期投資價值。2023年,A 股市場中,上市銀行的平均股息率達到 5.45%,僅次於煤炭板塊。而浙商銀行的A 股股息率達到了6.45%,超越工農中建四大行。H 股股息率更是達到了8.88%,最高一度攀升至9.30%。

浙商銀行的分紅比例同樣領先同業。根據《2023年度利潤分配方案》,該行擬向A股、H股股東每10股派息1.64元,分紅比例達 31.98%,高於上市同業現金分紅的平均水平,現金分紅總金額也是高於上一年度金額。

當下,銀行業的競爭進入了存量時代,比拼的是“玻璃渣裡找糖吃”的能力,經營難度可謂空前。細化到具體銀行,要權衡的要素就更加多維:銀行的區位、定位、資產質量、戰略方向、管理能力、運營能力、產品服務等等,缺一不可。

浙商銀行以“深耕浙江”爲首要戰略,浙江不僅是民營經濟重鎮、也是製造業大省,同時也是兩山理論發源地和共同富裕示範區。作爲浙江的唯一一家全國股份制銀行,紮根浙江大地,深耕浙江,支持浙江、支持浙商,並擁有中央資本、地方資本和民營資本相融合的三級資本結構,這是其經營基礎和經營機制。

當然,從長期經營的角度來看,贏得資本青睞的決定因素始終是經營的基本面。戰略能否落地,執行力至關重要。複雜系統下要保持頂層設計的有效性,對管理能力是一種考驗。

可以看到,浙商銀行的人才啓用理念已發生重大變化。“把一線營銷人員和業務技術人員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把真正踏實幹業務、懂業務、也想幹事能幹事的年輕幹部推上去。現在能夠明顯感覺到浙商銀行對人才的吸引力在大幅提升,幹部隊伍的創業熱情十分高漲。”行長張榮森表示。

A 股上市五年,浙商銀行已經走出了“至暗”時刻,進入良性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但行業拐點未現,尤其在一個市場情緒並不高昂的週期裡,重拾信心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