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瓷生輝
醴陵有三寶,瓷器、煙花與小炒。位列“三寶”之首,瓷器當仁不讓。
全球每4個陶瓷杯子,便有1個產自醴陵;上下游企業15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339家,從業人員近20萬人——在湖南株洲醴陵市,千年窯火越燒越旺。
100多年前,湖南人熊希齡和文俊鐸在此創辦湖南官立瓷業學堂、成立湖南瓷業公司,走上實業救國路,這是醴陵瓷業的歷史釉光;100多年後,這座制瓷、燒瓷、售瓷、展瓷的小城從熊熊窯火中煅燒出千億元產業,這是醴陵瓷業新的燎原。
多頭甜
隨着工作人員緩緩將熱水倒入溫變杯,杯身上原本暗淡的煙花繽紛綻放,圍觀的孩子發出陣陣驚歎聲。這是筆者在醴陵陶潤會生活藝術中心看到的一幕。
上千平方米場館,滿眼都是杯子、盤子、碗碟,貨架分類牌寫着“杯杯”“盤盤”“碗碗”“碟碟”。表達活潑、設計新穎,“成爲年輕人最喜愛的陶瓷品牌”是陶潤會的定位。這款由陶潤會年輕團隊設計的溫變杯,一上市就成爲單品爆款。
“溫變杯將醴陵三寶中的瓷器與煙花合二爲一,特別受年輕消費者的歡迎。上市以來銷售100萬件,銷售額達3000萬元。”湖南陶潤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文禮是“90後”,也是一名“陶六代”。歷史的延續、家族的傳承,最終凝練成他和企業“讓美好的陶瓷融入每個人的生活”的願景。
內銷火爆,外銷也不遑多讓。
湖南華聯瓷業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總監湯明強給出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向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生活用瓷逾6億元,全年銷售收入預計將達15億元。“我們以反應釉爲主打,各種沙拉碗、牛排盤、牛奶杯、壽司碟充分結合各國各地區的生活用瓷需求與審美要求,產品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湯明強說。
搜索“反應釉”,社交平臺上出現大量清新的茶具碗碟照片,在各類裝修風格環境中都不違和。釉中氧化物在高溫作用下相互交融反應,使釉面產生意想不到的奇特裝飾效果,讓反應釉成爲很多人的心頭好。
日用瓷走俏,醴陵工業瓷也穩得很。
在醴陵浦口鎮華鑫電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外,七八根10多米高的空心瓷絕緣子整齊排列,仰着頭才能看清絕緣子頂端。
“別看它們顏色不起眼,科技含量卻非常高,瓷體全身經過1250攝氏度煅燒,直徑1米多、高14米左右的瓷身不能有任何氣孔,難度可想而知。”醴陵華鑫電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歐玉文說。
高強度陶瓷材料製成,內部設計成空心結構,在減輕重量的同時優化散熱性能——作爲連接高壓導線與杆塔的重要媒介,空心電瓷絕緣子是電力傳輸系統中的關鍵組件。2021年,華鑫電瓷的空心瓷絕緣子產品被工信部確定爲“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
“電網建設需求強勁,產品供不應求。去年,企業年產值爲6.5億元,預計今年有望實現30%的增長。”華鑫電瓷總經理助理黎明奇信心十足。
如今,醴陵陶瓷產業已形成日用瓷、電瓷、藝術瓷以及陶瓷酒瓶、陶瓷機械等多個類別,以及完整的產業鏈,生產總值超700億元。
新高度
今年2月份,醴陵振美藝術陶瓷有限公司收到了湖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的一封感謝信。信中說,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時,爲體現兩個絲路文明的交流互鑑,振美公司宋龍飛大師創作的一對瓷器賞瓶《古路新韻》被選爲國禮主件。
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歷經配料、打磨、成型、彩繪、施釉、燒製等100多道工序——站在《古路新韻》對瓶前,醴陵振美藝術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美不無自豪:“這意味着醴陵瓷器無論是工藝水準還是藝術價值,都已達到新的高度。”隨着產品在多個重要場合亮相,振美公司也成爲醴陵瓷業的一張名片。
藝術瓷,是一地瓷器最高水平的集中體現。
醴陵陶瓷發展研究中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徐瑾介紹,醴陵瓷器“形式花樣無一不玲瓏輕巧”,釉下五彩更是醴陵瓷的標誌性特徵。其採用多種釉下顏料,如草青、海碧、豔黑、赭色和瑪瑙紅等,通過國畫雙勾分水填色和“三燒製”法燒製而成。這種工藝使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面,從而具有瓷質極爲細膩、畫面光亮平滑、圖案畫工精美、色彩濃而不俗淡而有神等特點。
研發5種高溫顏料、運用國畫雙勾分水填色、首創“三燒製”……一代又一代瓷器“守藝人”默默堅守,潛心以行,不斷創新,纔有醴陵瓷器今日的格局。
一個生機勃勃的產業,必定有一大批人才作支撐。以山水瓷見長的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郭清平、以精通繪畫構圖爲長的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宋龍飛、以仙鶴松樹知名的“80後”藝術家孫雙泉……醴陵共有陶瓷藝術人才201人,其中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18人,省級陶瓷藝術大師116人。
走進株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釉下五彩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龍的工作室,釉下五彩瓷板四條屏《菊花寫生》映入眼簾。一片片花瓣清晰可辨,一朵朵菊花傲而不驕,青藍色的畫風尤爲顯眼。“醴陵瓷器有一種向上之朝氣。”黃龍說,歷經上千攝氏度爐火的千煅百鍊,只爲給人們帶來另一種體驗。
大師與工匠們在互鑑中精進,不斷爲陶瓷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也不斷夯實着產業發展的人才底座。
謀出圈
到醴陵,撿瓷去!2023年8月11日,醴陵市融媒體中心“免費撿瓷”短視頻刷屏網絡,引得大量網友慕名前來。
何爲撿瓷?瓷器成品率只有90%左右,瓷器廠一般會將殘次品堆放在廠區一角,日積月累便如小山般高。
轉機出現:一批江西客人來到醴陵華盛瓷業,要求進廠區撿瓷器,象徵性交了點錢,在廢棄瓷海中開啓搶購模式。客人撿瓷後意猶未盡,還選購了一批正品瓷器帶走。一傳十、十傳百,撿瓷逐漸火爆起來。
“聽勸”的醴陵瓷企搞起網紅店打卡點,讓遊客在“如瓷美好”“不虛瓷行”展板前合個影;在大棚撿瓷區之外開闢精品區,以風格各異的外貿出口瓷與精美的釉下五彩瓷吸引更多人;甚至有企業每天不定時爲“撿瓷人”推出免費瓷器。
醴陵嗅到了其中的機遇,將“來醴陵撿瓷器”融入當地傳統“炒粉節”活動。今年“五一”假期,全市接待遊客101.3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98億元。
“這輩子總要去醴陵撿一次陶瓷吧。”——有網友調侃,要將去醴陵撿瓷列入“人生清單”。浪漫小情侶、瓷器發燒友、大學生“特種兵”,主打的就是一個開心。一個“撿”字,國瓷走入百姓家,醴陵成了旅遊目的地。但醴陵爲人們準備的,還有更多。
有文博路線。面積16000平方米的醴陵陶瓷博物館,匯聚了近3萬件各類瓷器,其中包括一級文物在內的精品2721件。徜徉其中,人們可以體悟醴陵陶瓷文化的發展脈絡、醴陵釉下五彩藝術的巨大成就以及現代工業陶瓷的勃勃生機。
有工業旅遊。目前,醴陵共有6家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1個國家工業(遺產)旅遊示範基地。在示範點之一醴陵尚方窯瓷業有限公司,不少前來參觀的遊客正依照化泥、注漿、成型、勾線、汾水、上釉、燒製的程序,全面瞭解醴陵瓷器從泥到瓷的全流程。公司營銷總監漆智力說:“隨着研學熱興起和醴陵瓷器聲名鵲起,越來越多的遊客到公司學習參觀,有時候一天要接待好幾百人。”
“醴陵一起快如飛,釉下彩瓷爭光輝,白玉壺、薄胎杯,淥水春風人忘歸。”上世紀50年代,有人曾作詩盛讚醴陵瓷器。
今日醴陵,“撿瓷”有了儀式感,陶瓷企業掌握了流量密碼。在泥與火的共舞、藝術與生活的碰撞中,歷經千年窯火煅燒考驗的醴陵瓷器,已準備好帶給世人更多驚豔。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胡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