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彪院士:海洋生態和生物多樣性調查需要全球合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湖州8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副主任、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科技委員會主任李家彪院士,在浙江省湖州市2024綠色低碳創新大會上作主旨報告時,介紹了深海資源開發綠色之路和生物多樣性。他說,在一些深海區螺、蝦、海葵等發展很好。據李家彪院士介紹,1977年美國“阿爾文號”載人深潛器在東太平洋發現了大型的熱液區。這些深海熱液區第一次讓世人知道,以前被認爲是生命“禁區”區域,依然充滿生物多樣性。“中國在30年以後有了深潛器,並對印度洋和大西洋進行調查,得到了相應的證實。”李家彪院士說,在印度洋中國科考人員看到熱液硫化物區域,分佈很多像火山熱液噴發的噴口。這些噴口噴出大量的濃煙,跟海水結合之後沉澱下來形成硫化物丘。距離噴口100米左右的溫水區域裡,蝦、蟹活躍地生長,海葵顏色和體態都非常好。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海山區域附生物。李家彪院士打比方說,一座巨型的海山,差不多有浙江省的面積那麼大。它的頂部和周邊都長了一層結殼,鈷、鎳存在海山最高的區域。同時,由於海山深部的熱流和底層流帶來的高營養物質,因此在海山的頂部區域有非常多的附生物。大型的漁場幾乎都在海山頂上。2014年中國科考人員在西太平洋采薇海山羣調查,發現大量冷水珊瑚的珊瑚羣,尤其是在海山的中下部區域有大量的發現。
此外,就是深海平原。這個區域目前已知生物量非常少,但是同樣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特徵。 海洋佔全球71%的面積,其中深海佔了絕大部分。現在,全球保護環境、暫停深海採礦的呼聲越來越高,海洋開發需要事先弄清楚深海生態系統,這邊生態系統的破壞會不會直接影響隔壁的生態系統。李家彪院士建議,整個海洋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調查,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完成。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