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63年 山本悌二郎銅像返高雄

28日於高美館舉行山本悌二郎銅像開箱儀式,駐日代表謝長廷、文化部次長李靜慧、高雄市長陳其邁、副市長史哲等人均到場見證。(柯宗緯攝)

山本悌二郎對於臺灣製糖業有相當重大貢獻,因此當年製作銅像做爲紀念,歷經63年,該銅像28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完成賦歸開箱,中間牽涉到的交流、協調過程也象徵着臺日友好關係。

山本悌二郎爲1920年代擘劃臺灣新式糖業的關鍵人士,當年選定高雄橋頭設置全臺第一座新式糖廠,開啓臺灣製糖工業,也改變臺灣糖業生產模式,具有重要歷史貢獻與意義。

當地仕紳爲感念其貢獻,故委託藝術家黃土水創作銅像並置於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前,後因物換星移,銅像來到山本先生的故鄉佐渡市,歷經63年,銅像再度回到高雄。

駐日代表謝長廷表示,原本是想向日本複製銅像作品,但後來想說,作品原本是放在橋仔頭糖廠,因此向日本爭取原銅像運回臺灣;日方也表示山本悌二郎雖作爲日本衆議員,但一生最快樂、最奉獻的時刻是在臺灣;銅像在運回臺灣的那刻,參與人員都感動得掉下眼淚。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表示,銅像原像會放置在高美館,並會複製2座銅像放置在橋頭糖廠與佐渡市真野公園;山本悌二郎銅像原是放置在日本佐渡市真野公園,受到60年風吹日曬,修復過程也相當重大。

陳其邁表示,銅像回來過程,是臺灣跟日本人民都相當感動的一件事情,這個銅像從1959年離開臺灣,到現在已經有63年時間,經歷雙方不斷努力才促成。63年其實變化非常多,但不變的還是臺日之間的羈絆與友情。假如沒有謝大使跟佐渡市的市民共同促成,這一段銅像迴歸的過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副市長史哲表示,本次高雄迎回的銅像,不僅代表當年山本與地方的緊密關係,更彰顯今日臺日友誼及高雄、佐渡兩座城市之百年羈絆與文化交流,此外黃土水也是臺灣美術史相當重要的藝術家,該作品之迴歸,在回望百年來的藝術發展流轉,也是臺日交流重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