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虹院士: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共創現代化的美好未來 | 科技導報
李景虹,分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爲分析化學、化學生物學、能源電化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科學技術的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例如:重大專項中的大飛機項目“運-20”大型運輸機及改裝的專用機已列裝部隊;“C919”幹線客機已完成試飛驗證,進入商業化運營;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實現全球組網,定位精度國際領先;深海石油鑽井平臺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石油、頁岩氣、可燃冰開採技術和裝備爲緩和中國油氣緊張立下大功……11個重點領域和8個技術前沿的大批原創性成果處於與發達國家並跑甚至領跑的地位。
但中國科技的發展與國家的需求、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期待,還有很大的距離。希望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導下,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第一,建立創新型的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第二,建立國家級的科研平臺。特別是在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佈局上,能有更大的突破和進展,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希望把此項工作迅速地向前推進,進入更好的發展階段。
第三,加強科研機制體制的建設。統籌科技、經濟、教育、文化等協調發展。科技服務於經濟,使科技和教育相結合,並在 教育過程中,發揮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未來人才的培養,培育青年科技主力軍。
第四,堅持不懈地發展基礎科學研究。作爲科技創新之源,基礎研究關乎中國源頭創新能力和國際科技競爭力的提升,決定着世界科技強國建設進程,對促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着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進入新時代,國家的發展對基礎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期待以國家的需求爲導向,以科學發展爲規律,加大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
第五,加強知識產權的建設。作爲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知識產權始終與科技創新同頻共振,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高水平的發展過程中,知識產權是非常重要的。要更加尊重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創造和勞動的價值。要促進科技進步,確保未來中國科技更加領先,必須要保護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型企業的創造力。
第六,加強產學研轉化。以市場爲導向,以國家需求爲背景,挖掘潛力,解決中國存在的“卡脖子”問題。將國家需求和科技的發展規律以及科技前沿、基礎科學緊密結合,助力科研轉化。
第七,加強科普工作,弘揚科學文化。創新只有紮根全民族科學素質提高的沃土,才能根深葉茂,提升全社會科研、科學素質,因此要不斷探索科普建設。發揮科普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的促進作用。聚焦戰略導向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等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開展針對性科普。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搭建科技成果科普宣介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希望能夠進一步落實一個“堅持”、兩個“建立”、四個“加強”,即:堅持不懈的發展基礎科學研究;建立創新型的國家,建立國家級的科研平臺;加強科研機制體制建設、知識產權建設、產學研轉化、科學文化及科普工作。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導下,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共同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共創現代化的美好未來。
原文發表於《科技導報》2023年第17期,歡迎訂閱查看。
內容爲【科技導報】公衆號原創,歡迎轉載白名單回覆後臺「轉載」
《科技導報》創刊於1980年,中國科協學術會刊,主要刊登科學前沿和技術熱點領域突破性的成果報道、權威性的科學評論、引領性的高端綜述,發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完善科技管理、優化科研環境、培育科學文化、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決策諮詢建議。常設欄目有院士卷首語、智庫觀點、科技評論、熱點專題、綜述、論文、學術聚焦、科學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