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德法行 美媒:分化歐洲對美突圍

德國總理蕭茲於當地時間20日上午,在柏林的總理府前廣場爲到訪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隆重歡迎儀式。(新華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3日剛結束對德國和法國的訪問,雖然北京表示,李強對歐洲這兩大經濟體的訪問是「傳承友誼」和「深化合作」,但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分化美歐、阻止歐洲在對華政策上進一步向美國靠攏,是李強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而美歐的對華政策依然有分歧,臺灣問題將是真正的考驗。就在李強結束訪問德法後,中方正緊鑼密鼓籌備中歐領導人會晤。

美國之音引述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副主任、美國喬治城大學兼職教授卡納帕蒂(Ivan Kanapathy)觀察,「李強出訪德國和法國是爲了促進中國的外交政策利益─北京透過冷戰視角將美國視爲其主要生存威脅。李強的目的是加劇跨大西洋的分歧以及歐洲內部的分歧。與北歐、中東歐一些小國家相比,德國和法國更同情中國的利益。」

報導引述美國企業研究所歐洲政治和經濟資深研究員羅哈克(Dalibor Rohac)認爲,雖然與以前相比,德國和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有所下降,但是鑑於中國與德國的強大經濟聯繫以及法國對歐洲「戰略自主」的持續追求,以及法國對歐洲戰略自主的追求,讓中國看到了從西方圍堵中突圍的希望,北京選擇德法作爲阻止美歐政策進一步靠攏的突破口,是可以理解的選擇。

雖然包括德、法在內的歐洲,總體上對中國的關鍵技術和供應鏈地位有所擔憂,對華「去風險」已成共識,但分析人士指出,就目前而言,美國和歐盟、特別是德國和法國,對華政策目標並不相同,尤其臺灣問題是最大的分歧。

羅哈克認爲,一旦臺灣海峽發生衝突,歐洲將面臨來自精英和普通大衆的壓力,要求他們與美國站在一起。「只要他們不必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認爲,就會像歐洲人所說的那樣,極有可能和中國合作,並在必要時競爭或遏制中國。」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中歐關係專家巴爾金(Noah Barkin)日前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也指出,除非出現嚴重危機—臺灣發生衝突或是中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採取直接支持,德國短期內不太可能採取根本改變與中國關係的措施。

就在李強結束對德法的訪問後,中國駐歐盟使團官網24日釋出消息,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20日表示,中歐領導人會晤和一系列的高級別對話正在積極籌備中。

傅聰表示,幾位歐盟高級官員將訪華,包括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歐盟執委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歐盟執委會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中方希望能儘快敲定領導人會晤日期,向外界展示中歐合作的具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