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戴眼鏡,撬動千億藍海

文/楊松 編輯/鄢子爲

“今天我準備了一份稿子,我把它放在眼鏡裡面。”3月下旬,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戴着自家AR眼鏡,完成整場演講。

李書福很少戴眼鏡,此次特意佩戴的,是吉利生態企業星紀魅族的StarV Air2智能眼鏡。

星紀魅族XR事業部負責人郭鵬告訴《21CBR》記者,StarV Air2的客戶羣體之一,是商務旅行人羣,其要參加各種會議,會使用演講提詞、翻譯等功能。

產品已經迭代兩次,獲得5萬用戶。

智能眼鏡行業,有望成爲下一個千億級市場。星紀魅族,提前佈局搶位。

搶先入局

星紀魅族,是較早入局的大廠玩家之一,已經推出多款AR智能眼鏡和指環等可穿戴產品。

“我們應該是做AR眼鏡最早、投入最大的。”郭鵬介紹,2021年,公司一成立就開設XR業務線。次年,團隊推出首款產品,目前迭代至第三代。

入局早,意味着沒有借鑑路徑,要自己趟很多“坑”。

“從樣品到量產,是一個巨大的跨越。”郭鵬向記者介紹,智能眼鏡行業,產業鏈定製化程度較低,成熟度遠不如手機、PC等領域。

AR有兩大技術路線,Birdbath和光波導。其中,光波導鏡片透明,能讓用戶透過眼鏡,在看見真實世界的同時,疊加內容。

星紀魅族選擇光波導方案,走了一條更難的路。

因技術複雜,爲了解決衍射波導片的彩虹紋干擾視野問題,郭鵬團隊與供應鏈開展大量合作。

官方稱,牽頭供應商上海鯤遊光電,推進新材料研發,僅一年多,第二代產品就用上新型波導材料,有效抑制了彩虹紋。

做硬件產品,需要積累大量經驗,即便是蘋果這樣的大廠,相關產品也往往到第二代、第三代才進入穩定期。

在郭鵬看來,智能眼鏡產品分爲顯示類和非顯示類:顯示類具備翻譯、提詞等功能,已被用戶認知;非顯示類裡,拍攝市場潛力大,用戶使用頻次高。

2025年中,星紀魅族計劃推出拍攝類眼鏡產品,針對XR業務,會持續投入並擴充團隊。

加催化劑

早年,互聯網巨頭曾在XR領域大力投入,因功能有限,推出的產品僅受小衆青睞,未能“破圈”。

大模型浪潮襲來,提升XR實用性,催熟行業,推動智能眼鏡銷量增長。

以StarV Air2爲例,其重44克,支持提詞器、實時翻譯、導航、AI速記等功能。截至今年3月,其兩代產品用戶數量已突破5萬。

AI功能上,該公司除了自研Flyme AI大模型,還接入阿里雲通義千問、字節豆包、DeepSeek等外部大模型。

“未來一定是AR+AI的世界。”

郭鵬表示,AI大模型的應用,推動AR眼鏡從“顯示終端”,向“AI隨身助理”進化,使翻譯、實時人臉識別、實景百科等功能,得到廣泛應用。

他舉例說,用戶戴着智能眼鏡抵達旅遊景點,能直接詢問景點知識、航班信息等;接入 AI 能力後,翻譯功能的準確度與實用性,大幅提升。

據他介紹,StarV Air2主力用戶,爲出國旅行人羣、留學生、商務人羣、聽障人士。過去一年,AR眼鏡用戶,調用大模型超1000萬次。

針對出國旅行等高頻使用場景,其配備的實時翻譯功能,支持13國語言,不僅能用於日常對話,來電時也可一鍵翻譯 。

官方數據稱,用戶翻譯功能使用時長,已超10萬小時。

千億賽道

AR眼鏡,處於發展初期,2024年,國內銷量約28萬臺。

“當前體量尚處早期階段,未來有望進軍億級(銷量)市場。”郭鵬解釋,消費者認知培育尚需時日,行業供應鏈不夠成熟,產品價格偏高,預計三到五年後,纔會迎來爆發期。

“在AI設備領域,除手機外,智能眼鏡最具發展潛力。”星紀魅族首席運營官廖清紅表示,AI Pin大熱時,團隊未跟風,而是堅定做智能眼鏡投入,積累技術實力。

在他看來,手機已是萬億級市場,智能眼鏡規模小一級,有望達千億級。

智能眼鏡成爲大廠重點。小米已推出MIJIA智能音頻眼鏡2,衆籌價低至千元;消息稱,字節跳動也在研發AI眼鏡。

“從供應鏈到廠商,都在加大投入,(開啓)百鏡大戰。”郭鵬表示,今年,更多大廠入局智能眼鏡賽道,原有玩家也紛紛加大投入,計劃推出更多新產品。

他認爲,智能眼鏡市場廣闊,遠未形成寡頭壟斷格局。與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不同,眼鏡佩戴在身,用戶偏好更具個性化,考驗廠商在外觀等方面的設計能力。

“基於人性化設計,智能眼鏡首先得戴着舒服,其次纔是科技產品。”

郭鵬舉例,要讓眼鏡鏡腿的加持力恰到好處,不鬆不緊,團隊得收集大量消費者反饋,開展模擬測試,歷經多代產品更迭,才能積累足夠經驗。

智能機行業,行業格局已定,很難突破。在新興的智能眼鏡行業,團隊想保持先發優勢。

“當前市場變動大,我們期望,銷量能躋身頭部行列。”郭鵬預計,今年智能眼鏡銷量將翻倍,團隊有信心應對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