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半夜被婆婆「這句話」嚇醒 籲盡快檢討失智綱領

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指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可在這裡接觸到認知團體、職場輔導、照顧者支持、青少年子女支持團體等。記者賴昀岫/攝影

臺灣失智症協會服務中心今天正式開幕,整合先前散落的據點,也加強照顧者支持系統,尤其對資源相對稀缺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除了有認知團體,還有職場輔導、照顧者支持、青少年子女支持團體等,也呼應失智政策綱領3.0計劃納入的社區共融、個案復健賦能、照顧者信任環境的營造等。

立委林月琴也是失智症個案家屬,她曾在半夜接到婆婆打來「叫妳起牀上班」的電話,很能同理個案與家庭,並表示失智政策綱領0應於年中進行檢討。

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平均每3秒新增1名失智症個案,臺灣失智症協會自成立邁入第22年,以家屬支持團體與社區健康促進團體爲核心,陪伴失智症家庭共同面對挑戰,也積極連結全臺各地的失智症協會及照護單位,倡議及推動失智症識能提升、服務創新與政策發展。

失智症協會據點租約去年到期,決定進一步結合近年服務經驗,擴大社區服務資源量能,成立「臺灣失智症協會服務中心」,今天舉行開幕儀式。臺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新地點空間夠大、交通方便,把原先散落的據點整合,延續協會的特色服務,包含專屬年輕型失智家庭的支持服務、以家庭交流爲核心的「瑞智互助家庭」、多元延緩團體及培力活動等,並進一步強化社區連結、促進跨域對話及提供業培訓,並積極嘗試更多創新模式,盼爲失智家庭與社會創造更多可能性與發展空間。

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指出,如感覺統合、駐點治療師、個案家庭培力和自我倡議等,失智症不止有年長患者,保留年長型失智症專屬團體、年輕型特殊支持服務,也有跨齡整合,激盪更多不同思維與融合的過程。

「照顧者一直是我們很重要的關懷對象」,陳筠靜說,失智家庭在這裡上課,不只爲了照顧技巧,也有自我舒壓、運動、舞蹈等課程,也有心理支持團體;資源稀缺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可在認知團體加強手機打字等,以及職場輔導、照顧者支持、青少年子女支持團體等,都是希望對年輕型患者的關懷,希望新空間可以提供更大的社區服務量能。

林月琴表示,曾在半夜接到婆婆來電,「叫我們起牀上班」,原來是她方罹患失智症,初期慌亂、疑神疑鬼,還好在失智症協會得到協助。失智症政策綱領2.0即將到期,應在年中即展開檢討,未來長照3.0將醫療與社福整合,應提升服務的質與量,也希望將失智症協會的服務中心推廣到偏鄉,以她的家鄉苗栗爲例,長者很多,希望資源普及,甚至重視更前端的聽力、咀嚼能力,延緩老化並預防失智。

「失智症政策綱領2.0」將今年底到期,衛福部除持續追蹤WHO「全球失智症行動計劃」發佈公告外,也委託臺灣失智症協會研擬「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3.0」,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說,政府已針對將上路的長照3.0及失智政策綱領3.0持續蒐集各界意見。

失智政策綱領3.0的目標,很重要的是民衆對失智症的認識與支持系統,有更多的瞭解、體諒;對於賦能、復健服務,則朝向讓失智個案更有生活參與,以及讓照顧者安心工作、照顧不離職。

李鴻鱗確診失智症兩年多,他今年現身說法,一開始很 惶恐,還好協會幫忙,接受記憶力、寫字、使用手機地圖等訓練,平常家人上班上課,沒人可以和自己對話,到這邊有機會動動腦,希望社會大衆對失智症個案更友善,「在路上碰到我們問路,請你們親切一點回應,如果你不小心碰到我了,我一定會跟你抱一下」。

失智症家屬虞蕙琪說,媽媽在國外確診失智症,很高興回來有日照中心可選擇,讓她有機會在媽媽處於輕度時期,就觀察到重度個案的樣態,也珍惜每週一次參加活動、復健的機會;家屬鄭貝芬表示,婆婆一週在這上3天課,嘗試過花藝、手工皁、動物治療等活動,非常開心,協會工作人員也給他們滿滿的信任感。

進一步結合近年服務經驗,擴大社區服務資源量能,成立「臺灣失智症協會服務中心」。記者賴昀岫/攝影

臺灣失智症協會服務中心今天舉行開幕儀式。記者賴昀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