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堅定信心,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原標題:【理響中國】堅定信心,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4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134.9萬億元,這是首次突破1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7%,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9%”,“每天生產8萬多輛汽車、340萬臺智能手機、超過4.7億件快遞在寄送”……

1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負責人介紹2024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一系列客觀詳實的數據充分說明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高質量發展成色十足,成績實屬不易。這些亮眼數據和發展成績,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沉着應變、綜合施策領導經濟工作的高超藝術,凝結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奮勇拼搏的辛勤汗水。特別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極大地提升了信心、改善了預期、激發了發展動能,對四季度經濟回升和全年目標順利實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經濟工作是黨的中心工作。2025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可能會加深,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羣衆就業增收承壓,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同時,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勢也沒有變,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發展的“時”和“勢”依然佔優。在新一年裡,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我們有着堅定的信心。

信心來自發展基礎,我國經濟向好發展積極因素累積增多。我國是超大規模經濟體,經濟體量、市場容量都很大,產業體系很完整,配套能力很強,供給和需求都能夠支撐國內大循環,這是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基本依託和重要基礎。過去一年,尤其是四季度我國經濟明顯回升,市場活躍度和預期持續提振,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增多,這些爲2025年經濟向好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信心來自發展動能,我國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壯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動能轉換期,一些傳統動能在減弱,同時又有一些新興動能,比如以數字經濟爲代表的新動能在茁壯成長,爲我國拓展新空間、開創新機遇增添了更多可能。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是31.8%,比2022年提高1.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的佔比還會繼續提高,數字經濟已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

信心來自政策支撐,我國一攬子政策效果將不斷顯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把脈、開方,爲2025年經濟工作指明瞭方向,政策取向十分明確,就是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面對外部環境的複雜變化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明確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等,這些政策的落實將有效激發內需潛能,特別是提振居民消費,爲今年經濟穩定運行、向好發展提供更強的需求動力。當前,各地區各部門正瞄準目標、狠抓落實,隨着重大戰略任務、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將形成推動經濟發展的更強動力。

信心來自發展活力,改革開放將不斷增強發展活力。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300多項改革措施基礎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並就推動標誌性改革措施落地見效、穩外貿穩外資等重點工作作出部署。一方面,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國有企業、財政稅收、資本市場等方面改革深入推進;另一方面,我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這些都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經濟活力。

信心來自根本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彰顯。以習近平同志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確保14億多人口大國的長期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同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能夠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關係,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我國宏觀調控經驗豐富,企業敢闖敢拼,人民羣衆勤勞智慧,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應對風險挑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信心和底氣。

“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廣大幹部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幹家。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堅定信心、幹字當頭、奮發有爲,通過改革發力、政策給力,把發展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把各方面有利因素轉化爲發展的實績,不斷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