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協商審預算 朝野合作破僵局
一一四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過程,朝野對立激化,再次凸顯國會運作中協商不足的問題。執政黨與在野黨在預算攻防上的策略,既影響政策推動也關乎民意支持。當前局勢下,唯有朝野迴歸理性協商才能解決僵局,推動國家治理向前邁進。
在野黨對預算案的監督是其憲政職責所在,合理刪減或凍結預算是基於審查的必要性,旨在加強對行政部門的監督,確保資源有效運用。執政黨卻將此視爲「報復性審預算」,指控在野黨「胡亂監督」,試圖藉此營造輿論壓力,甚至暗中爲推動「大罷免」做準備。
事實上,部會對被刪預算應保持謙卑態度,擬具充分的說帖,針對立委的質疑進行具體迴應,以贏得支持。預算審查是朝野互動的重要環節,而非彼此攻防的戰場。執政黨若能展現協商誠意,將有助於促成理性討論,避免國會運作陷入無謂的對抗。
在本次審查協商過程中,執政黨總召冗長髮言,未能展現充分的協商誠意,導致朝野協商破局。此舉不僅損害國會的正常運作,也影響預算案的審議進程。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執政黨理應以較低的姿態尋求共識,而非採取強勢策略;過度強硬只會加劇對立,進一步拖累政策推動。
立法院的運作應秉持「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透過溝通協調化解分歧。柯總召提出「雙罷」策略,試圖針對在野黨立委進行大規模罷免以改變朝野局勢,這種操作已忽略理性監督與民主精神的重要性,也造成社會過度動員,破壞安定性。
罷免本應是民意的最後手段,用以對不適任的民意代表進行懲戒,然若淪爲政治操作工具,將會破壞憲政體制的穩定性,對社會和諧造成不良影響。執政黨應深思,採取此種方式是否能真正贏得民意支持,抑或引發更大的民怨。
面對國會僵局,賴清德總統已遞出「朝野喝和解咖啡」的橄欖枝。然而,善意必須以具體行動落實,雙方都應展現合作誠意,尤其是在預算審議的關鍵時刻,更需以理性爲基礎進行審議。執政黨不應一味指責在野黨「胡亂刪減」,而應以具體數據與政策說明,證明預算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在野黨也應專注於政策內容的質疑與改善,以贏得更廣泛的民意支持。
此次總預算審查折射出國會朝野之間的深層矛盾,缺乏協商誠意成爲僵局的核心原因。無論執政黨試圖推動大罷免,還是在野黨強調監督的正當性,唯有迴歸理性、摒棄對立,和解纔是解決問題的出路。這是憲政體制運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國會和諧、維護民衆利益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