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商平臺漏洞悄悄“掘金” 福州28名網約車司機涉嫌詐騙罪被抓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3月26日訊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興起,搭載網約車已成爲很多人出行的首選方式之一,通過手機在相關平臺下單,網約車司機便能根據定位來載客,可謂是省時又省力。然而一些網約車司機卻利用網約車平臺的管理漏洞,薅起了平臺的“羊毛”。近日,福州市公安局晉安分局破獲一起網約車平臺被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8人,涉案金額達50餘萬元。
今年年初,某網約車公司到晉安分局報案稱,公司後臺數據發現異常,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有人利用虛假訂單騙取平臺墊付費用,造成公司巨大損失。接到報案後,晉安分局立即展開調查工作,並開始對該平臺數據進行分析。
經查,民警發現了許多可疑行程訂單。“有乘客使用同一個手機號碼在短時間內連續下單超過100次。”經辦民警說,“還有接單司機連續多天均因乘客對高速費、停車費等附加費用產生異議而獲得平臺的墊付費。”這兩類異常的訂單引起民警的注意。
究竟這些司機的異常訂單是如何產生的呢?民警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終於發現其中的端倪,兩種利用網約車平臺規則漏洞騙取網約車公司費用的詐騙手段逐漸清晰地展現在民警面前。
“犯罪嫌疑人均是該網絡打車平臺的簽約司機,他們利用家人、朋友的手機號碼連續對自己進行用車下單。然後使用平臺發放的優惠券進行自我交易,從中賺取優惠券差額。”經辦民警介紹道。原來通過這樣的虛擬訂單+優惠券的形式,司機不用出車,只需用手機刷刷單,每個訂單都能賺到3-10元不等的優惠券差額。
除了上述利用發佈虛擬訂單實施詐騙的形式,民警還發現另外一類“薅羊毛”手段:司機在網約順風車拼車等長途行程中,虛構訂單高速費、停車費等附加費用,乘客發現附加費用後選擇對附加費產生異議,乘客便無須支付附加費,而這筆附加費便由網約車公司平臺墊付給司機。通過虛構附加費,司機也能賺得“盆滿鉢滿”。
根據網約車公司提供的涉及異常數據的司機註冊信息,民警迅速展開研判,後陸續在福州市晉安區、鼓樓區、長樂區等地抓獲涉案司機28名。
“去年,我在一個同城車友羣上,看到一位同行分享的薅平臺羊毛方法,我根據他說的方法,果然在平臺上拿到了錢,當時想着,不用出車就能賺錢,不賺白不賺,於是就一發不可收拾。”其中一名嫌疑人陳某交代道。陳某在連續作案的11個月時間內,共通過虛構附加費手段騙取平臺3.5萬元。
涉嫌詐騙罪的 28名嫌疑人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該案的非法獲利共計50萬餘元,目前已全部追回,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記者 林珊 通訊員 林端娜)